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带你去看展

(2017-03-17 10:40:29)
标签:

转载

文章来源:当代广西    刘伟   刘峥   2015、11、03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广西民族博物馆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铜鼓。刘峥

    铜鼓是广西民族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一宗无价之宝。20151025日至1225日,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西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基础先行——广西馆藏铜鼓调查成果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此前的20144月至12月,调查组全面调查并记录了广西14个市、62家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772面铜鼓。

    广西出土、蕴藏铜鼓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被誉为中国铜鼓之乡。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所编《广西铜鼓图录》,广西铜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期墓中出土的铜鼓就是物证。迄今为止,广西文物机构收藏的广西铜鼓达600多面,广西少数民族珍藏使用的铜鼓在1500面以上。而且,这些洒落民间的珍遗铸造于千年前,至今仍在使用!

    按照学术界确定的以铜鼓出土地点命名的原则分类,国内铜鼓八大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在广西均有发现,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还都以广西铜鼓出土地点命名。所以,这次广西馆藏铜鼓家底齐齐亮相,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万家坝型铜鼓。刘峥

    万家坝型铜鼓以在云南楚雄万家坝春秋时期古墓群出土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鼓面小,器壁雄厚,通体无纹或仅有简单稚拙的花纹。图为1994年出土于广西田东县林逢乡和同村大岭坡的万家坝型铜鼓,田东县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石寨山型铜鼓。刘峥

    石寨山型铜鼓以云南晋宁石寨山战国初期古墓群出土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鼓面增宽,铸造工艺也较精细,纹饰多样,反映了古代的生活图景,显示出铜鼓铸造技艺日臻完善。图为1972年在百色西林县出土的石寨山型铜鼓,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冷水冲型铜鼓。刘峥

    冷水冲型铜鼓以广西藤县横村冷水冲出土的东汉晚期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鼓面较大,体型瘦高,一般均附大宽扁耳两对,花纹大而密集且高度图案化,太阳纹基本固定为十二芒,多有四立蛙等塑像。图为2014年在武鸣县(现为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凤林村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时为武鸣县文物管理所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遵义型铜鼓。刘峥

    遵义型铜鼓以贵州省遵义市杨粲墓出土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时代约为宋元时期。鼓面微伸于鼓颈外,胸下缓缓而成腰。鼓面无立体蛙、兽饰物。图为1980年于广西桂平出土的遵义型铜鼓,桂平市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麻江型铜鼓。刘峥

    麻江型铜鼓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其时代约为南宋初年到19世纪清代晚期。鼓型矮扁,鼓身曲线柔和,在鼓面的同心晕圈中,有十二生肖、八卦、盘龙等多种纹饰。麻江型铜鼓铸造工艺精湛、饰纹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极佳,是铜鼓发展的颠峰阶段。至今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仍在使用麻江型铜鼓。图为1962年于广西柳州征集的麻江型铜鼓,鼓面有十二生肖纹,广西民族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北流型铜鼓。刘峥

   北流型铜鼓以广西北流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其时代约为西汉到唐代。形体硕大厚重,鼓面太阳纹形如圆饼状,光芒细而长,芒间多以雷纹、云纹装饰。大多数鼓面都有立体四蛙饰,少数有六蛙或八蛙。图为1991年在玉林兴业县小平山乡(现为小平山镇)浪平屯出土的北流型铜鼓,玉林市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灵山型铜鼓。刘峥

    灵山型铜鼓以广西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其时代约为东汉到唐代。鼓面大于胸,胸部较为平直,鼓面花纹精细,多为云雷纹、线纹和鸟纹等纹饰,鼓面立蛙一律为三只足。图为1988年在横县板路乡(20057月,板路乡撤并入南乡镇)圭壁村出土的灵山型铜鼓,横县博物馆藏。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西盟型铜鼓。刘峥

    西盟型铜鼓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形而得名。其时代为唐代至清代末年。鼓形瘦高,面大于胸,鼓面铸有立体蛙饰,并两三只重叠一起,等距分为四组,造型独特而别致。图为1971年在广西龙州响水出土的西盟型铜鼓,广西民族博物馆藏。

    如果你足够细心,还能从局部细节窥见,这些历经千百年历史的铜鼓,那一种古朴的苍劲质感——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广西馆藏铜鼓局部欣赏。刘峥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广西馆藏铜鼓局部欣赏。刘峥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广西馆藏铜鼓局部欣赏。刘峥

[转载]广西馆藏铜鼓展:铜鼓珍遗齐亮相,惊艳了时光 <wbr>▏带你去看展

广西馆藏铜鼓局部欣赏。刘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