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2015-05-14 15:55:46)
标签:

转载

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六、大龟版甲骨文“四方风”与大骨版“四方风”之比较与辨析

    以上几章所讨论的都是大骨版“四方风”,所谓“大骨版”,指其全文契刻于一块牛肩胛骨上,刘体智先生所藏者也。大骨版“四方风”并非卜辞,而应属于商代之典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典籍的权威性更高于卜辞。另一件刻有“四方风”国宝殷契,是一块经多次缀合而成的大龟甲,故称为“大龟版”。大龟版的上半部,称为“半龟版”,原存于北大图书馆,后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高清图像如下: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此为国家图书馆藏“半龟版”四方风(原北图5396),其中仅见左下角刻有“谛于南方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样。而经过多次缀合的完整大龟版“四方风”拓片如下图: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此版称被之为“醉古73(合3841+合13034+合13485+合14295+乙4872+乙5012)”。大龟版“四方风”系由六片散碎甲骨经过甲骨学者们千辛万苦缀合而成,得来极其不易,它又为大骨版“四方风”的真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大龟版“四方风”内容(节选)如下:

辛亥卜,内贞:谛于东方曰析,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皋年。

辛亥卜,内贞:谛于南方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皋年。

贞:谛于西方曰彝,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皋年。

辛亥卜,内贞:谛于北方曰丸,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皋年。

    可以发现,对比于大骨版“四方风”,大龟版“四方风”与之体现出相当的一致性,但是大龟版之“南方名”、“南风名”和“西方名”、“西风名”,分别出现了前、后位置颠倒的现象,不过由于“方名”与“风名”原本就可以互释,所以即便出现名称的互换,亦属于可以理解的现象。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我们不妨将大龟版“四方风”被颠倒的两处再对调互换过来,以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其中细微的区别: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如上图表所示,我们首先来看东方名:东方曰“析”,这一点大骨版与大龟版是一致的。东方“析”,即中国古籍所载“伏羲”、“羲和”之“羲”也,亦即上古天帝“太皞伏羲氏”、“东皇太乙”。《山海经》称“东方曰折”,可能并非笔误,一来“析”、“折”二字原是一义,二来“折”字原本就有shé(蛇)音,而并不唯一读作zhé(哲)。析、折二音,正如“蜥”、“蛇”二音,本来一物,方言之谓也。本博以为:太皞伏羲本为东方风神,大鸟也。然而伏羲、女娲等又在神话中被描述为“人面蛇身”之神,因此,所谓“蛇身”之“蛇”,原本为“折shé”,因为年代久远,讹变所致也。

    首先,大龟版东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与大骨版东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义同。

    其二来看南方名:大骨版谓南方曰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洇),大龟版谓南方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案此字很多人释为“夷”字,又释作“尸”,《甲骨文字典》“夷”、“尸”两条均录入此字,又在“人”字条录入此字。本博以为:《甲骨文字典》在“夷”、“尸”、“人”三个条目均录入此字,这恰好证明诸先生对于[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的释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前者在《山海经》中,西方名(实为西风名)“彝”字就已经被讹写作“夷”,若此处再将南方名释为“夷”字,岂不怪哉?所以本博细考[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之形,比照于大骨版称南方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洇),则大龟版南方(风)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必定为 “孕(身)”字之又一写法也,“孕”字古音为“媵yìng”,又通作“嬴”,且正好与“洇”字同音,又与《山海经》谓南方为“因”相吻合也。

    [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金文“殷”字,[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亦金文“殷”字,此二字右边皆从“殳”,而[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

字左旁为“身(孕)”字,又[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左旁从“人”、“乙”,亦“孕”字之形也。因此可知,“殷商”之“殷”字本来得声于“孕”字,而古音“孕”、“因”、“殷”三字相同也。诸先生释甲骨文,必查阅某字于《说文》之有无也,有则可以初定,无侧茫茫然矣。是以于[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二字,皆不能作正解,泥也。是故大龟版南方(风)曰“孕(嬴)”是也。

    其三来看西方名,大骨版谓西方曰[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刻木为记,制(志)也。而大龟版谓之[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细观甲骨拓片,可则辨[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乃[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之残,故大龟版所记不误也。

    西风曰“彝”,大骨版及大龟版是一致的,“彝”字古音“雞(鸡)”,古谓司晨之鸟,《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致祭之用良禽也。鸡又曰“雉”,音同“制”、“至”。《山海经》谓西风曰“韋”,疑将[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讹作“瑋”字之省也。

    其四来看北方名,北方曰“丸”,大骨版作[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大龟版作[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字,当视为同一字也。《山海经》谓北方曰“鵷”,丸、鵷同音字也,又证实北方之神亦是鸟。丸字曰“元”、“玄”,北方玄鸟也。

    北风曰“怨”,大骨版作[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大龟版作[转载]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六),所会意者相同也。胡厚宣先生释此字为“伇(役)”字,其后诸公或有从之者,亦多疑之者也。故“四方风”之研究,以重释、再证北方风者为最多。今本博释此字为“夗(怨)”字,则其形于甲骨文,其音于《山海经》两相较之皆不谬矣,或可令“北方风”之争,就此收官作罢了。

    综上所述,大龟版“四方风”来自卜辞,而大骨版“四方风”则来自商人契刻之典也。《尚书》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据此可知商代文书并非只有卜辞,而更有典册也。所以,大龟版“四方风”所出现之错讹,当由“大骨版”校正之,此所谓“引经据典”者也。

    至此,本博关于甲骨文“四方风”之正名,似乎到此结束了。

 殷墟契典“四方风”正名曰:

 

东方曰析(羲),风曰列(烈)。

南方曰洇(氤),风曰耆(黎)。

西方曰制(志),风曰彝(仪)。

北方曰丸(元),风曰夗(怨)。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