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图录系列之五,2010年出版。)
陈启贤先生任会长的台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近年致力于中国古玉图书的出版,佳作频出。得益于陈先生的关照,我每一次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新书,读到新书,获得最新的研究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近日我又收到了陈先生寄来的《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一书,觉得此书很有学术水准。为了方便网友了解此书以及以前出版的图书精彩内容,笔者在自己的博客里特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专栏,选择主要著作,作扼要介绍。本文赏析《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封面
《山东济阳刘台子玉器研究》,为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图录系列之七,由台湾众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出版。通读此书,笔者觉得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资料齐全。刘台子墓葬出土西周玉器资料,已经在《文物》杂志1981年9期、1985年12期、1996年12期发表过,但基本都是简报形式,玉器资料发表的较少,论述更少,图的质量又不好。本书不仅全部发表了刘台子6座墓葬的考古材料,同时还发表了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等与玉器共出的材料。还公布了墓地位置图和墓葬平面图,标明了玉器出土的位置。这些考古资料的全部公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西周玉器的用玉制度、艺术特色、使用方法等。此书实际上是一部考古发掘报告,同时对玉器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刘台子墓地出土玉器最多的6号墓916件(颗、粒)玉器材料几乎全部发表。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参加过刘台子西周墓葬考古发掘的佟佩华同志与陈启贤先生共同主编,既保证了考古资料的完整性、权威性,同时也有利于玉器资料分析与研究的正确性、进步性。![[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周鱼鹰含鱼玉佩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编排得当。体现在体例、文字、图版、线图、微痕观察点等方面的编排,注意了资料的原始性、综合性。按考古报告的体例与方法,先综述考古资料,再细理玉器材料,对重点玉器进行分析研究,又分又合,详略得当。特别是104件重点玉器的数张百图,编排得相当讲究,既有玉器两面主图,又有线图、拓片等附图,还有工艺微痕观察的放大图,有关玉器的名称、编号、时代、尺寸、研究性说明文字,排在主图旁,方便阅读与欣赏。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周人纹玉佩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方法创新。近年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编辑出版的玉器图书,一个重要特色,是对琢玉技艺进行了探讨,并对工艺微痕进行观察,还进行放大拍摄。在前几本图书试尝的基础上,此书应用得比较成功,而且观察点的选择,都是玉器的重要部分、重要线面,具有典型性。这是方法创新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利用工艺观察研究成果,对玉器属性、流传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工艺微痕观察资料,得出了M6:109玉兽面,是石家河文化玉兽面改制器的结论,这是新方法在玉器鉴别中的新应用。
西周龙纹玉璜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周玉蝉佩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周玉龙佩
西周龟形玉串饰
西周玉鱼佩
四、结论可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玉器时代的判断。刘台子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商代玉器,大部分已正确指出,只有少数玉器的断代可以进一步商榷。
另一方面是西周玉器的年代结论。作者将刘台子出土主要玉器的年代,定在西周昭穆时期,即西周的昭王、穆王时期,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995年至923年间,前后70年间,属西周早中期,应是比较中靠的。一方面有青铜器作佐证,另一方面,玉器的装饰风格与琢磨工艺,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征。
当然,笔者还有两点意见在这里提出,请教作者与读者。
一是刘台子西周玉器的学术价值还值得关注。齐鲁是西周早期就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大诸侯国,为了控制本地实力较为强盛的东夷方国,周天子分封对开国最有贡献的两位人物于鲁齐:封宗室周公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封姻亲兼军事谋略家姜太公姜尚(吕尚)于营丘,建立齐国。刘台子墓葬应是西周鲁国墓葬,等级相当于卿大夫或上士。同时,这些玉器还应与周公姬旦有一定关系,从大量玉器用新疆白玉琢制看,一些重要玉器可能直接来自周王室,因山东地区不产此等玉料,本地琢磨的可能性也不大。
二是关于“凤鸟形柄形玉削”的名称与用途问题。刘台子1号墓征集到的一件四凤扁平长条形玉器,以往定名为“凤纹玉刀”,本书定为“凤鸟形柄形玉削”。“刀”、与“削”,意为可实际使用的工具。事实上,如此精美,边缘又多扉棱的玉器,不可能也无法作刀、削用,下端的刃,不是实际使用的刃,而是为了镶嵌在木或金属柄上的需要,所以这一部分的玉,沁泽也特别重。参照陕西省张家坡西周墓葬考古玉器资料,此类玉器如柄形状,又按柄使用,故有学者称作柄形玉器,而笔者认为这是西周时期卿大夫以上官员使用的玉圭,是礼玉,由周王室统一制作、管理、颁发,所以上面的纹样也是基本一致的。
总之,瑕不掩瑜,这是近年西周玉器专题研究难得一见的一部好书,融资料、学术性、知识性、权威性于一体,对西周玉器的研究、赏析,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周凤纹玉圭
鱼形玉佩,商代玉器改制件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 [转载]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出版玉器图书赏析(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