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3-23 19:40:02)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

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

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

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

我们既要顺应,还要创造。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走到深处,就是教师心灵和专业素养的成长。教学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校长,难在学生。教学改革,需要淡定,需要勇气,需要坚持,需要反思。以下是我学习外地经验后,对我校博雅教育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与教师共享以求得共识和共鸣,并化为我们共同的行动。

1、办学要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

从校长到教师以及门卫工人都应该努力实践学校的教育思想。我们学校的核心理念,就是“德润人心,文化天下”,以此来统领学校的全部工作。教育理念,就是“博雅教育,奠基生命”,以教师的博爱、儒雅,服务学生的博学、文雅,成就学校的博大、高雅,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办学愿景,就是通过实施“博雅教育七大行动”即:

书香浸润灵魂(读书);

文化滋养个性(习惯);

写字改变形象(写字);

反省提升素养(日记);

歌声陶冶情操(唱歌);

课堂成就理想(教学);

信息畅通明天(电脑),

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锦绣花园,和谐家园,幸福乐园”,培养读书之人,爱美之人,和谐之人,幸福之人,追求“小小校园,大雅之堂”的办学境界。在学校所有工作中,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学兴,则学校兴;质量强,则学校强。因此,无论怎么提高教学质量都不过分。我们必须强化全面质量意识,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工作,做到不跟风、不懈怠、不余力。

2、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影响。

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课堂是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用我们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学生的教育生活,以在校6年,影响学生一辈子。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要敢于对一些陈腐的教育观念清零,真正做到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课堂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做到“五个解放”,

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他们去想,想出他们乐于去做的事情;

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他们去看,看到他们有益成长的支点;

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他们去说,说出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

解放学生的时间,鼓励他们去闯,闯出他们自主成长的空间,

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去做,做出他们增长才干的成绩。

 面对教学改革,我们拒绝坐而论道,需要立即开始行动,我们许多的教育改革不是输在目标和思路,而是失败在过程和实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

3、以人为本,相信学生。

无论洋思经验、衡水经验、杜郎口经验还是成功教育经验,抑或是魏书生教育改革的思想,他们共性的特点就是:相信学生是可以成功的,把学生当作永远发展中的人。教师的课堂意义,就是激励人格,充分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奇迹就会出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因此,能够激发学生愿望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带着爱心、微笑和激情进入课堂。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情”“境”就是课堂氛围,情由境生,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无效的。教师要努力践行“理想教师”的十大标准:公正平等,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良师益友,爱心宽容,欣赏鼓励,热情开放,教法灵活,乐观微笑,风度漂亮。杜威说:教育的道德表现为对学生的爱。英国诗人雪莱说过,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爱是教育的一种力量,爱推动着教育。教师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为尊重前提下的民主、平等、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育有法而无定法,用爱去营造教育的氛围是通用的,效果也是最显著的。

4、教学之道,重在启发。

现代教育所有的所谓的经验、理念甚至理论的核心,溯根求源就是《学记》中提出的:“不贲不启,不悱不发”。贲,激动。启,打开,开导。悱(fei上声),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发,表达,说出。《学记》主张采用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有三个要点: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有教导、引导之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到学生前进,而不是给以牵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容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起来。

二是“强而弗抑”,强即鼓励、督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勉励和督促,而不是压抑他们。要培养他们的意志和信心,使他们感到轻快、勇气和兴奋。

三是“开而弗达”,开即开端,指提出问题。达即通达、到达,只对问题分析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要着重引到学生自己去进行钻研,力求自己去解答,教师不必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使智慧和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做到以上三点就是好课,能上出好课,让学生学会,学得愉快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在理论学习上,我们不能被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所迷惑,要做到清心、静心、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起码要一课一得,举一反三。在一节课中我们的总体要求是:教学目标要简单,教学内容要简化,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媒体要简易,作业练习要简练,学生双基要扎实,学生思维要灵活。

5、学习学习,常学而屡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还要大量的“习”。学,就是接受新东西;习,就是反复练习,振翅高飞。我们要做到预习在课前,练习在课中,复习在课后。把最主要的练习在课堂内完成,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直接表现。一般情况,学生在课内完成了的作业,课外不做也能掌握;课内完成不了的,课外也很难完成。因此,作业课内完成比课外完成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练习一般要放在课堂内完成,教学要做到“错在心中”,教师要能在“课中补课”,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日事日毕,日清日结。作业布置和检查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的教学效益。不留夹生饭,没有负积累,让学生生活在探求新知中,而不是生活在没完没了的补差中。所谓“差生”,就是在长时间的负积累中,首先是老师对其失去信心,继而是家长、同学对其失去信心,最后使自己也失去信心,破罐破摔。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关注“差生”,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抬高底部,补起短板,整体提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班班成功,才是年级的成功和学校的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一花独放难为春。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追求博雅的高效课堂,就是从无效、低效、有效走向高效,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孜孜的追求。多少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甚至是“穿新鞋走旧路”。面对百舸争流的教育发展大潮,不进则退,慢进也退,进得不科学还是退,可以说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敢于创新,勇于借鉴成功经验,按照“先学后讲,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思路,探求教学改革。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前的学习策划(导学案),课中的组织调控,关键问题的点拨,学习团队的评价。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逐步由“有模”走向“无模”,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7、追求这样的教学流程是:预习——展示——检测。

预习,可在课前,可在课中,可以独学,可以对学,可以群学。预习成败的关键是学案。学案,全称是“导”“学”“案”。它是以学生为主,以方便“学”为出发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可行的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路线图,是学生自学的指导手册。学案,承担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体现希望学生如何学,学会什么。学案要做到两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学生的展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展示中学会沟通交流;在展示中学会做人;在展示中学会合作与竞争;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在展示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展示中找到成就感;在展示中实现由空间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展示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课堂检测就是知识落实,巩固提升,应对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必需的能力。训练的科学和效能至关重要。宁可老师多费时,不让学生作废题。习题的基础性和经典性。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

8、让师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让课堂还归“本真”,让课堂成为“学堂”。课堂教学模式是:

A、时间划分:20+20,即教师引导、点拨的时间在一节课中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支配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课堂要扎实简单,体现“精讲精练”,教师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前提是要有丰厚的底气,熟读教材,熟练习题,熟悉学生,做到成竹在胸。对每节课不少于10人的发言,教师要做出即时性的鼓励评价,一要评价知识,二要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要评价行为习惯和动作体态语言。

9、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要求。

A、文本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

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

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

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

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

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

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0、高效课堂的评价。

A、一看师生关系: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二看学教关系。以学生的“学”确定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C、“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

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

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

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