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育孩子从细节入手

(2015-11-25 09:07: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校直通车

细节决定成败,善教才能培养出品德才智俱佳的孩子。用老辈们的话来说:“孩子的教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分在理。对于学前的幼儿,他们可塑性极强,故而家长要从待人处物、文明用语等细节入手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孩子的小毛病,家长们总认为不值得管理,简直是小题大做。抱有此想法,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我幼小的时候,老妈常给我讲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让我记忆犹新,从不敢私自拿别人的半点东西。后来为人母后,无意间发现孩子的玩具里面多了一个小把戏,我就追问孩子:“这个汽车是从哪里来得?”孩子当然不知道事实的严重性,他就随口说了是从好朋友家里取得。我立即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四岁的儿子听完故事,若有所悟。我问他:“哪个孩子为何被杀死?”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他偷了人家的金子。”我严肃地告诫孩子,悄悄拿别人的东西,那就叫偷窃行为,按照常理,是要被警察抓去坐牢。儿子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马上归还了物品,还进行了道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拿别人的东西变成自然习惯,潜意识里就会觉得无所谓。长久下去,最终会导致重大过失,到了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

经常看到一些大孩子,到人家屋里玩耍。总喜欢到处乱翻,抽屉、柜子、房间等都不放过,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主人们碍于情面,不好言说,其实内心十分不悦。我有一个远方亲戚的孩子,习惯特差。凡是做客,总要随手牵羊,看到喜爱的物品,不管主家是否同意,不管是否贵重,一定据为己有。如果在抽屉里面翻到钱财,他也会说:“这东西是我看到的,它归我了。”时间久了,街坊领居、亲朋好友无一不知,人人厌恶,没有几个熟人愿意邀请这家子做客。都是避而远之。大家指责这个孩子缺乏家教,还在背后嘲笑“生孩子,不知道养孩子。有娘生,没娘教。”说得话语可毒辣了,谁叫他们不严格管教孩子了。看似小问题,却酿就了大毛病。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与周围朋友关系僵化,几乎没有什么人缘。

文明用语的细节,也不可忽略。一个说话有风度、有教养的孩子,会让人心生喜爱之情。一个满口吐粗的孩子,会让人心生厌恶之感。孩子不说脏话,我觉得与家庭教育的严格有关。孩子的粗话、蛮话、狠话,往往来自于家长的言语。自从孩子咿呀学语后,我特意叮嘱家里,尽量别说脏话。有次,老公不注意,说了一句难听的方言,儿子立即跟着嘴学说,我当场一个巴掌抽了过去。婆婆十分心疼,给我翻脸,说对孩子太严厉。“哪个孩子不骂人?”我立即回复“他人小,养成了说坏话的毛病,叫别人笑话,说我们当教师的没有半点的家教。”婆婆不悦,几天不与我交流。有了那次惨痛的教训,儿子知道了那些话不能学。

前段时间,儿子从幼儿园回家,进门就嚷嚷着:“又给老子布置这么多的作业,还耍个屁!”我听到后,满脸不悦,立即黑起来。让儿子站在我面前,儿子意识到出问题了。他低着头,吐着舌头,根本不敢抬头看我。我叱责到:“你从哪里学得这些话语?”儿子沉默不言。然后,我耐心地进行解释,这个“老子”是骂人的话,“屁字”很难听。儿子明白了,点点头,表示再也不说。对于孩子们的文明用语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们要率先垂范,不能满口粗话,让孩子进行模仿。此外,一些粗话和脏话,孩子并不知道它真正的意思,他只是觉得好奇,鹦鹉学舌、拾人牙慧而已。家长如果不立即进行纠正,不悉心地教育引导,一旦形成口头禅,纠正起来就十分困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