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拥有平和之心
(2015-01-14 08:43:47)
标签:
转载 |
分类: 博文收藏 |
每到新年,都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在这个方面有所努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给自己提过的要求有:
1)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但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要有深入的思考,前提是对思考的问题要有较为宽泛的涉猎,并且在所研究的方向上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2)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的前提是你要知足,对当下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感恩生活和社会所给与你的一切。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所以自己感觉比较幸福。
3)人要有敬畏感。你越是深入地学习,越会发现所知甚少,越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敬畏感。知道自己的视野、能力有限,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是在你的能力之外的,是你自己不可为的。有了敬畏感,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无所畏惧。
4)少一些偏见。社会和教育是制造偏见的工厂。逼着孩子们考高分、进名校,就是偏见最直接的体现;有名校的学历才能进某些行业领域工作,也是偏见的体现之一。我们经常高呼“为了每一个人的成长”,其前提是没有偏见,但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5)健康为本。有一个数学关系大家都耳熟能详,身体是1,工作是其后的无数个0,有了这个1,后面的0才有意义。这些年,我一直比较注重锻炼,努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从目前的情况看,做的还不错。
6)要有包容之心。有一句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像你这样活。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多想想他们的好,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感恩他们帮你所做掉的一切,你就会觉得,生活在大家身边,真好!
7)戒浮躁。浮躁,是当下的一种社会病态,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急功近利,就是浮躁最为典型的一种体现。我一直不断地告诫自己,一个教育政策从开始实施到能看到效果,需要至少六到八年的时间,这是规律。违反这个规律的做法,就是教育界的“浮躁”病态,它带来的,或许就是对一代学生整体的伤害。
我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历年所提出的要求,总的看来,这些要求正逐渐地被自己所接纳,成为自身内在修养的一部分。所以,在2015年到来之际,还是要遵循惯例,给自己提一个要求。
2015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要拥有平和的心态。
首先,平和与年龄有关。2015年,对我来说是“知天命”的年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在五十岁之前,常常付出全身心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年满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拥有这样平和的心态做事情,其实更加有趣,人在这个年龄经验比较丰富,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又无其他额外的索求,追求的就是一种喜悦感,这该多么美好!
其次,平和与对自己心理的认识有关。人生在世,总是不断地在进行探索。这种探索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持续向外、不断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另一个是持续向内,不断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就是自己不断探索外部世界的结果。我们对自己越来越了解,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越来越有清晰的认识,就是自己不断探索内在世界的结果。
人的大脑负责思维。思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否认当下,总是关注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让个体沉醉在这些事情之中无法自拔。我们的很多痛苦和苦恼,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如果我们给自己创设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去思考过去,也不去想未来,那将会如何?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会感受到当下的喜悦,你眼前的、你手边的、你所能感触到的事物,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当下是如此的美好,让你在满怀喜悦的同时,就会拥有更加平和的心境。
再次,平和之心,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可靠的基石。“平”能生智,“和”能生“慧”,当你拥有了平和之心,你已经步入了“大我”超然的智慧殿堂。
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月淡风清,淡,是一种似有还无的静谧,是一种胸无沟壑的悠然;淡泊之心,有“静”的内涵,有“平”的真意,它已洗去了太多的欲望,滤去了太多的尘杂。没有山长水阔,不管天高地远,心平如镜,前方的风景也没有什么奇怪,一切都是那么平常。怀有平常心,人才能走得更远。
从2015年起,努力拥有平和的心态!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祝各位博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