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风细雨洒人间
春风细雨洒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527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教育,真的不能简单》经典摘录和感悟(更新中……)

(2014-05-16 17:54:14)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校直通车


 

1.要让孩子有高位、持续的发展,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育心态和一个坚定的教育信念,只有有了正确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科学的教育方式。

           ——摘自第一章《两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感悟:拿破仑曾说: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同样肩负着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重任。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利于孩子的高位、持续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沈茂德校长告诫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我们睿智的目光去发现这座金矿,并想办法开启这座金矿,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应有的价值。

2.在我看来,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内心具有对孩子们真正的爱,这种爱没有任何条件,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因为内心有爱,职业习惯渐渐上升为一种职业信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为这种信仰,在我们的内心,会始终鸣响一种提醒——在我们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不同,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重要,每一个生命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每一个生命都渴望得到我们的深爱,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导和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幸福的公民和杰出的社会栋梁……

          ——摘自第一章《两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感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底线。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他一定会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时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知识、心理、情感等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在快乐的学习、成长。

3.教育过程就犹如耕作的过程,其劳动程度和工作精细的水平决定着收获的产量和质量。当我们产量不高、质量不精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农作物;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们。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我们有没有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我们是否掌握了教育的“节气”?

——摘自第一章《两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感悟:农作物的生长好坏和产量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播种时间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农作物的生长季节规律;土壤是否肥沃,是否适合此类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阳光是否充足,是否能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雨露是否及时,是否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等等。如果我们在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节气和土壤里播种,并注意给它浇灌充足的水分,施与适量的肥料,除去多余的杂草,农作物自然会茁壮成长。教育的过程亦如耕作的过程。因此,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看看教育的环境、氛围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的时机、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教育的内容、过程是否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如若不然,我们的教育就无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4.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确实应该多一些农业思想,多一些园丁行为,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中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阳光、雨露、园丁的关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豪地说:“在我们的学校,我每天都在进步,我的个性与特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摘自第一章《两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感悟:有位种田的母亲说:“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啥长啥。”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思想。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充满智慧而又快乐的农人!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上快乐和鼓励,植上宽容和理解,播撒爱心和激情。因为我知道,一个被快乐和鼓励包围的环境,一个让宽容和理解并存的环境,一个让爱心和激情溢满的环境,一定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顺利成长的环境,一定是一个能促进孩子发展进步、完善自我的环境! 

 5.优秀的校长不仅应有教育的梦想,还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火种,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校每一位师生心中的火炬,让每一位师生心中时刻有一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愿意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和为止奋斗的冲动。

——摘自第二章《校长心路.教育梦 校长究竟做什么

感悟:激情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源动力,没有了激情,生命中的潜能就无法被激活,沉睡的灵感也无法被唤醒。一名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情意浓浓的校长,他的心中蕴藏着一股巨大的热能,这种能量足以让他时刻保持着工作的激情。他心中的激情之火能够辐射到全校的每一位师生,让他们心中的火炬达到着火点而熊熊燃烧,从而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促使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和学习之中。

6.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校长,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带着对孩子们热腾腾的爱,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在孩子的心目中,校长有着崇高的形象,校长的勉励,校长的个别谈话,其激励作用是极为深刻的,这其中,校长对孩子方向性的引导尤为重要。

     ——摘自第二章《校长心路.教育梦 校长究竟做什么

     感悟:没有学生的存在,就没有学校的存在;没有学校的存在,就没有校长的存在。因此,校长必须要热爱学生,时刻想着学生,视学生为己出,一切为学生的生命存在和幸福人生而着想。要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要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要定时敞开心扉与孩子真诚的交流,要适时伸出热情的双臂与孩子亲切的拥抱。要让孩子因喜欢而愿意亲近你,因信任而愿意向你袒露心声。这样的校长,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7.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充满阳光的土壤,而绝不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剪刀。我们倘若期盼孩子有灿烂的明天,就不要过分地苛求尚在成长中的孩子,不要总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学生的现在,甚至找寻孩子过去的种种不足,而应该多用望远镜去瞭望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追求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感悟: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片土壤,那么,每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为了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首先就要为种子挑选好土壤,要肥沃,因为肥沃的土地才能满足种子的营养需求;要向阳,因为种子总是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揠苗助长,而要学会静待花开的声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要过多的去干预,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未来。

 

5.15更新三条

 

8.在我看来,教育的主体是一个个儿童,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应该得到尊重、保护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又是有着身心差异的独立个体,承认这种天性差异及发展过程的差异,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追求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感悟: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既然是培育人,就得尊重人,研究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些生命之花能否顺利绽放,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研究,探索并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并呵护他们的生命个体差异。教育要让每一朵鲜花都能尽情绽放,无论她开得早还是晚;教育要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无论她是聪慧还是愚钝。

 

    9.在一种美好感觉的浸润下,在高超教育智慧的引导下,每个教师追求这样一种教育境界:让学生热爱学习,懂得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在孩子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他(她)是一个健康、和谐、具有民族之魂和世界视野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学科知识的专家。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德育要感动生命》

感悟: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努力追求这样一种教育境界:用激情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把,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高涨;用智慧开启学生沉睡灵感的大门,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用爱心照亮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让学生的成长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让学生从小懂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懂得珍惜幸福,懂得感恩他人。

 

10.在我看来,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本书,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可读和耐读的一本书。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

     感悟:沈茂德校长把每个教师喻为一本书,我觉得非常贴切!教师就应该多点儿书卷气,多点儿文气。当然,书有厚薄之分,有雅俗之别,有好坏之论……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一本学识渊博的厚书,能够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一本格调清新的雅书,能够拂去学生心灵的尘埃,浸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升华学生质朴的灵魂;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成为一本思想深远的好书,能够正确指引学生的发展方向,及时疏导学生的成长阻碍,最终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5.16更新

  11.发展中的孩子的德育应该源于生活,道德的内容距离学生越远,其可信度就越小,其可行性就越低。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培养,行动先导,在行动中感悟,才能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德育,一个实在不轻松的话题》

感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第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第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完善,都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德育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纸上谈兵,而需要学生更多的生活实践。这种接地气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才是喜闻乐见的,才更愿意接受,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12. 教师本是天使,是阳光和雨露的化身,但倘若稍不注意,一旦淡化了爱心,对学生没有了微笑和赞许,没有了宽容和扶持,对学生只有要求、训斥,那教师就必然成了陌生人、儿童不喜欢的人。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

感悟:天使是美丽的化身,是善良的形象代言人。把教师誉为天使,是对教师最高级别的奖赏。教师如果把自己看成是天使,就千万别吝啬您对学生的微笑,千万别忽略您对学生的赞许,千万别减少您对学生的宽容 ,千万别忘记您对学生的扶持。如果您的嘴角扬起的不是微笑,而是嘲笑;如果您的眼神闪出的不是赞许,而是训斥;如果您的心中流出的不是宽容,而是苛求。那么,您的天使形象就会在学生眼里渐渐模糊、模糊,甚至演变成魔鬼。

 

13. 什么叫教育?可以这样回答:有一种基本方式,叫陪伴。什么叫师德?有一种回答:当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弃休息,我们可以放下许多自己的私事,陪伴在学生身边,成为孩子们强大的支撑力量。

——摘自第三章《关注教育的本质.有一种教育叫“陪伴”》

感悟:陪伴孩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应酬和家庭琐事而忽略了对自己孩子的陪伴。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琐事而疏远了和学生的距离。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教师的陪伴,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这种鼓励要远远胜过物质的奖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