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5,无题


标签:
365足迹点点杂事随记生活感悟杂谈 |
分类: 日记点滴 |
无
【2014年1月14日】
今天,依旧是大雾,早上骑车摩托车去上班的,皮外套沾满了雾水,且在褶皱处还在早晨寒冷的气温下,结成冰雾沾在衣服上呢。整个上午都笼罩在浓雾之中,下午一点钟之后太阳才慢吞吞地露出了她那迟到的脸蛋,而且直到傍晚雾气也没有最终散尽,远处连绵群山依旧被轻纱遮掩,山村依旧朦朦胧胧……
上午,认真地拜读了董卿在自己的博客里撰写的《也谈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主持人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有关教育的文章,而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自愧不如。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太重了,似乎教育的效果可以在立竿见影,一次教育活动就可以达到非凡的效果。为了应付相关的所谓“重要的”、“必须的”之类的活动,只好再三要求师生必须“参加”,而且还要有成果,这也是必须的。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有关“梦”的教育……为了有教育活动,为了有教育效果,于是乎铺天盖地的来了这样的作文、演讲、书画“比赛”的高质量作品,让师生苦不堪言,苦于奔命,于是“逼”出了一篇篇佳文,一幅幅作品,最终的教育效果又究竟如何呢?可想而知,其实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是一项细工慢活儿,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才行,哪能一蹴而就呢?就拿“中国梦”的教育来说,应该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以“追梦·筑梦·圆梦”系列教育活动,而且要能够与日常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等有机结合,尽量做到细化、具化、常化,而且要全员参与,人人参加,确保教育有效果能入脑入心,更要注重落实在言行中。只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被绑架”,而是按照教育和人成长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有真正的实效。这个过程一定是精工细作的“慢”艺术。
现如今,学校教育功能扩大化、社会化和全能化,也有意无意地扼制了教育的发展。很自然,我们不能否定教育的作用,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将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根本所在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与社会密不可分,但也确实不能将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结到一定是“教育的问题”。学校只是一个让鲜活的生命体能得到应有的促进和发展的场所,这就像一个“家”一样,不可能包罗万象。教师也仅仅是一个职业,的确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但不可能将学生所有的一切,都让教师来承包,就像校内的安全学校得承担一部分,课堂的安全教师得承担一部分,却不能将所有的上下学、节假日的安全都需要学校和老师来承担,其实也承担不了啊。唯有能做的就是宣传教育到位,而这究竟又有多少效果呢,也许只能用“宣传教育了,总比没有宣传教育好”来自我安慰。过分扩大教育的功能,只能削弱学校教育自身功能的发挥和中心任务的完成。应该还教育一个清静,还教师一个环境,“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出发,打到心灵深处!”教育,切忌狂热和浮躁,更不能有麻木和冷漠。教育,需要关爱和热情,更需要“小火慢熬”的精雕细琢。
有时静下心来认真地读点书还是不错的哦,不是说:读书,明事理,长见识,学做人吗?其实读书,也在读自己,每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从出生到离去,每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记。走近你,读懂你,也许不难;走近自己,读懂自己,其实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