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之旅(一——五)
(2013-09-27 09:54:47)
标签:
同事美文教育 |
分类: 教学教研 |
我的支教之旅(一)
柯贯虹
递交申请
6月25日,
虽然年初丈夫被下派到村里工作后,我曾说过要下乡去陪他,但那毕竟是玩笑,根本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我是一个喜欢事前定计划的人,工作中我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我会按照自己的计划,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记得从2002年开始,我就一直向领导提出请求,想从一年级带起,摸透新教材,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一轮完整的语文教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记得当时,一些好心的朋友奉劝我,说带一年级很辛苦的,怕我的身体吃不消(毕竟之前我曾动过两次手术),而且我一直带中高年级,如果继续带中高年级,轻车熟路,工作会更得心应手。但我还是“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意见。两年前,领导终于答应让我接一年级了。
接手这个班后,面对着教室里那59张天使般的小脸,望着那59双清澈的双眸,听着他们那甜甜的童音,纯真的话语,我的那颗童心仿佛一下子又回来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跟随他们成长的脚步,伴随他们从一年级走到到六年级。
下乡支教的政策其实我早有了解,但是我想,等带过这一轮,我再来考虑下乡的事情。这一轮六年是我工作上的一个短期目标,也是我家庭中的关键的六年。因为这六年也正是我女儿的中学时代,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其中女儿要经历人生中两次相对重要的考试——中考和高考。作为母亲,我希望能一直在身边照顾着女儿的饮食起居。如果女儿进入了大学,我再下乡支教,不管是一年,还是三年五载,我想我都是能安心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领导已经把这件事情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了。6月25日的晚饭桌上,我把领导的意思传给了女儿和婆婆。
没想到女儿想都没想竟然附和道:“好呀,正好跟老爸一起,夫妻双双回家乡做贡献去(孩子的父亲也在我支教的那个乡镇挂职)。”
我以为女儿在开玩笑,认真地说:“你下学年可是初三了,我下乡了你能行吗?要是因为我下乡了,你的成绩下降了怎么办?”
“不可能的,你不在身边,也许我成绩还会好些,因为我不想别人把我的好成绩归功于你的教子有方啊!”
看来,女儿想得挺多的,“好呀,那我真的决定下乡喽。”
“当然,反正平时有奶奶帮我烧饭、洗衣,我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再说那些留守儿童,不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吗?况且你跟老爸每个周末都能回来的。”
听着女儿句句说的在理,看着女儿那认真的表情
第二天的早餐时,我又问了一遍女儿:“妈妈下乡的事情想好没有呀?”
“想好了,你就准备跟老爸比翼双飞赴家乡吧!”
“离开妈妈,你行吗?”我再次试探她。
“怎么不行?我都十四岁了,还不能离开妈妈生活吗?况且还是短暂的离开。再说明年我也要出去上高中了,提前适应一年也好呀?”
女儿的一番话,让我感到她比我想象中的老练多了。“那好,今天我就去递交申请了哦!”
我是个急性子,第二天一早,我就去领导办公室,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没想到领导听了大吃一惊:“你家女儿下学年可是初三了,你能说走就走吗?况且我也不能现在就答应你。”
“我在家可商量好了,明天就给你递交书面申请哦!”我一副希望马上得到领导批准的神情,仿佛下乡就在眼前了。
“递了申请也不一定能下去,毕竟学校工作还要统筹考虑!”领导一番话,仿佛一盆凉水,让我那高涨的热情顿时冷却了下来。
不管领导的意向如何,既然已经得到了女儿的支持,我还是如期递交了申请,书面表述了自己的意愿,并一心希望得到领导的批准。
我的支教之旅(二)
徘徊中等待
女儿已经答应,申请也已上交,但想到果真下乡了,心中又生出了几分不舍。
就如丈夫所说的,孩子毕竟才14岁,她真有那么强的自制力吗?她能说到做到吗?如果因为我们俩都下乡了,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后悔可就迟了。
说实话,要不是女儿极力支持,我没有那么崇高,在女儿学习最关键的时候,丢下女儿下乡支教,本就不是我愿意的。
但是回想学校领导的话,又想到这么多年来,我与大家做着同一份工作,甚至比大家更努力,更用心,成绩也一直优异。每次发工资、加工资时,与同年龄段的相比,一个月却要少几百元,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虽然我不是一个凡事唯金钱第一的人,但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与大家同工同酬的机会,我还是决定下乡去。况且,为了教育均衡,以后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都必须要有下乡支教的经历。
后来,周围的亲戚朋友听说我下学年要进山支教,一个个都露出惊讶的神情。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的女儿的学习担心。虽然递交申请一事,是先征得女儿同意的,但是听了丈夫的抱怨,看到亲戚朋友的惊讶的神情,我的心仿佛成了钟摆,下乡的意志又在动摇了。
静下心来想想,女儿放不下,班上那59个孩子,我又怎么能丢下?虽然我是老师,我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但我深深地知道,在与他们相处的两年时间里,他们给我的快乐已经远远超出我给予他们的。
我忘不了他们刚入学时,一个个那懵懂而又天真的样子。会做一道算术题,会打开电脑,会读一个英语单词……下课时,他们都会兴奋得跑来告诉我,与我分享他们的快乐。
还记得又一次放学,徐家乐背起书包,在跑出门的那一刻,突然折回头问我:“老师,你听得懂英语吗?”我说会呀。只听他大声说:“goodbye,teacher!”说完,他大步跑开了。等我回过神来,已不见了他的踪影。我微笑着摇摇头,心想:这孩子,一定是今天英语课学了教师的单词……
还记得今年的春节,班上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一个接一个地给我发送祝福短信,让我的手机短信一下子爆满;伴随着新年钟声而来的,又是一个又一个学生给我拜年的电话,此时此刻,那幸福的感觉一次次地涌上我的心头。岂止是春节,每一个节日里,这种温暖的感觉都会陪伴着我。
我忘不了郊游时,我们一起有说有笑,争着抢镜头的场面;我忘不了运动场上,我们一起呐喊助威,奋力拼搏的场景;我更忘不了,课堂上我们一起快乐学习,积极讨论的氛围……
我知道,通过两年的学习,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他们不仅学会了感恩,还学会了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进步,我再苦再累,心里都是乐滋滋的。
可是一想到自己要下乡了,要丢下这些可爱的懂事的孩子,实在有些难舍。
另外,还有
想到这些,递交申请时那种强烈希望得到领导批准的思想越来越淡了,去与留,也突然变得无所谓了。
我的支教之旅(三)
人走茶未凉
申请虽然在放暑假前就递交给了学校,听说学校已经同意我的请求,但要经过局里审批,下文,才算最后定夺。更重要的是,去与留,我还在徘徊中呢,所以放暑假前我也一直没有向学生透露我要下乡的消息。
8月初,突然收到了一份学生的电邮。说她听说我要下乡支教了,心情跌落谷底,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信中她恳求道:“柯老师,您曾经说您是妈妈,汤老师是爸爸;我们需要爸爸,更需要妈妈!妈妈,您别走!好吗?我真的不想你走!”读着读着,我眼眶湿润了,心被孩子的真情牵动着。我爱他们,在我的眼中,他们已不仅是我的学生,他们更像我的孩子。我曾经承诺,我要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长大,陪着他们走完小学的六年。可是现在看来,这个诺言是不能兑现了。
8月18日,下乡的正式文件已出来。我下乡的消息传出后,就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他们不愿意我下乡,他们的孩子也不想我离开。还有的家长说,让孩子也跟我一起下乡上学算了。虽然是一句玩笑,但也让我体会到了孩子对我的一份难舍之情。
后来,又收到不少家长的短信,大多是感谢和祝福之语,感谢我对他们子女的教导和关心,祝愿我下乡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还有几个家长一定要邀请我去吃饭,说是要为我饯行。特别是余笑晴的母亲,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进山,一定要让笑晴爸爸开车送我去报到。虽然我一再婉言拒绝,她还是要坚持说要送我。放下电话,我心潮起伏。平时,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个做教师的责任,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今天他们却如此感激我,我能不感动吗?”
人们常说“人走茶凉”,看来这句话也有问题了。
我的支教之旅(四)
吹响启程的号角
今天上午,学校领导通知我们三个支教成员去校长室召开了一个支教动员会议,也算是启程前的号角吧。
首先,程校长给我们提出了期望,希望我们把实小的敬业奉献精神带到乡下,勤勤恳恳工作,为乡下的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程校长还提醒我们要注意往返途中的安全,并注意在生活上照料好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要求,可以以恰当的方式向领导反映。
言语不多,情真意切,让我们感受到坐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领导,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我们倒像是待嫁的闺女。
另外,汪校长也送给我们三人十二字的临别赠言“尽快投入,加快融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短短数言,有期望,有嘱托,也让我们铭记在心。
启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带着领导的嘱托,像同行者惠玉所说,下去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27/8)
我的支教之旅(五)
迎着朝阳出发
昨天就开始收拾行李了,因为今天8点准时出发,去支教的学校——柯村中心小学报到了。
学校吴校长事先已帮我们联系好了车子,本来让我们在“味特佳”面包房门口等车的。可是考虑到行李较多,今早快8点时,我拨通了校长的电话,试着问他车子能否开到我的楼下来接我。没想到,校长爽快地答应了。不一会,车子就到了楼下,司机看着我大包小包的行李,顺手接过,放进了车子的后备箱。
上车坐定,第一个电话就拨给了“老伴”国英,向她道别,并告诉她我们以后要经常联系,为友情,更为我们曾经共有的“孩子”。
车到“味特佳”门口,看到同行的惠玉和超君已经到了,另外柯村中心小学的教师——我的老乡李永红和教育局的孙光红也在。
大家上了车,说说笑笑,心情一直不错。车子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满山葱郁的树木不时在我们眼前闪过,还有路旁自由流淌的小河也在我们的眼前不断变换着身姿,让人神清气爽。不知道是司机驾驶技术的确高,还是我的心情确实好,对于一贯晕车厉害的我,这次却没有丝毫要晕的感觉。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学校的后门下了车。看着我们下了车,先行到校的吴校长赶忙让学校的老师接下了惠玉和超君的行李,并把她们送上了学生公寓楼上的宿舍。吴校长则接过我手中的被褥,把我送到她们对面的宿舍。
我们放下行李,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开会了。
(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