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飘渺的浮云
飘渺的浮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2014-04-22 15:17:52)
标签:

教育

分类: 2014年4月

我阅读了网上自主游戏中教师的引导这篇文章。阅读后对我触动很深,文章中说道,游戏中教师需要抓住契机,适时介入游戏,用语言来拨一下,推一把,调动他们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我再一次意识到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文章中明确指出:自主游戏强调自主。强调游戏的主题由幼儿自己创造和决定;强调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自己安排和设计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个性化的游戏;是孩子领导孩子的游戏。从这些自主的特点出发,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的后台。做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和参谋者。当然自主游戏不是自由活动(类似于课间十分钟),让孩子们想干吗就干吗。自主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教师也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所以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隐性角色是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绝对不应该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当孩子们自由寻找伙伴时也是自由的,可以是单独一人的游戏,可以是群体的游戏。教师也不该发表任何建议,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可以更真实地、深入地观察到幼儿游戏的各种现象,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孩子们中哪些人是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玩具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等。旁观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材料,准备怎样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使教师能更好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2.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被领导者(合作者)。

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个被领导者,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3.教师做自主游戏的参谋者(引导者)。

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确实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是以普通游戏者的身份,发表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供幼儿参考,但不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当个别幼儿游戏碰到困难了,教师应象同伴一样,问问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强行劝说,但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必须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促进游戏的进程。

由此我想到了上次我们班级孩子在娃娃家里的一幕。

陶彬悦和俞思宇俩人来到洗澡盆前给娃娃洗澡。小宇在洗浴用品前翻来翻去,悦悦抱着娃娃在澡盆里摸来摸去。两个人虽然都知道在游戏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要“给娃娃洗澡”,可是俩人缺少主动去了解同一情景中同伴在做什么,也正是缺少互相间的沟通交流,俩人是各玩各的。

当天(没有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是这样引导的:我对悦悦和小宇说:“你们俩可以一个抱着娃娃,一个给娃娃洗头。两个人一起合作给娃娃洗澡的呀。”现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发现我之前的引导太过于直接了,没有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对幼儿游戏的发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回想起来,当时我如果能这样引导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学习之后)。

我对悦悦和小宇说:“娃娃的头发好脏呀?怎么办呢?”“妈妈是怎么给你洗头的?我们也来帮娃娃洗洗脚、手臂吧。还可以洗哪里呀?”

这样老师运用启发性问题进行询问引导,以与幼儿对话,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语言行为的丰富性,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引发着幼儿角色行为和语言的产生,幼儿游戏丰富发展了,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