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非雁——唐高适《别董大》“北风吹雁雪纷纷”诗意质疑

(2018-05-10 09:34:18)
分类: 教学随笔

雁非雁

——唐高适《别董大》“北风吹雁雪纷纷”诗意质疑   

2011-04-27

在执教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的古诗二首时,忽有疑惑。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一诗是唐人赠别诗中卓绝之作,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除了诗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外,前两句历来也评价极高。语文教参上讲:“天空布满黄云,太阳西沉,北风劲吹,雁阵凌空,雪花纷纷飘落。”明代唐汝询说:云有将雪之色,雁起离群之思,于此分别,殆难为情……(《唐诗解》卷二十七)当代鉴赏家说:曰暮黄昏,且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曰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唐诗鉴赏词典》393页)但在所有评论中,大家都忽计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雁秋日南飞,如何能在北风呼啸飞雪连天之际仍能雁阵凌空?

   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脍灸人口,家喻户晓。诗曰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多少年来,人们吟着这首好诗,想象着那漫天乌云,大雪飘飘的黑夜,军旅行动艰难的意境,称颂不已。

    可是,数学家华罗庚就写过一首诗,诗曰

      北方大雪时,

      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

      怎得见雁飞?

     不久有人撰文对华罗庚先生进行了反驳。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就说明那里中秋就下起雪了。其实,在西北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气候寒冷,天气多变,与四季分明的中原是大不一样的。所谓“怀抱火炉吃西瓜”,说得的确不假。唐诗中“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诗句,所描述的不也是这种情景吗?于是也写了一首针锋相对的《塞下曲》 :“胡天八月雪,群雁尚未归。单于惊雁叫,月黑也知飞。”

    可见,人们认为在边陲胡地物候与内地不同,因此雁雪同出未必错误。 但是,高适的“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在边陲胡地所写吗?我查了一些资料,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高适《别董大》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二)查高适的诗《别韦参军》中有这样句子;

     二十解书剑, 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 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 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 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 雁池垂钓心长苦。

      (三)再查《唐诗鉴赏辞典》和其中的《诗人年表》,开元十一年高适入长安,二十岁左右,“一离京洛十馀年”,那正是三十多岁,高适虽然生活困顿,“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常住于梁宋,即今天河南商丘,但正直青壮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所以才能写出这样豪迈的诗篇。期间开元十五年,高适曾经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北征契丹、奚,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三年高适入京城考试做小官,生活境遇上应当有所好转。

    也就是说,高适创作《别董大》是在生活困顿时期,“归来洛阳无负郭, 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 雁池垂钓心长苦。”兔苑、雁池都是在商丘,主要活动于梁宋即河南商丘一带,期间曾两次去河北北京一带,这首诗创作于这两个范围。河南商丘是中原腹地,应当不会出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气,而“千里黄云白日熏”中“千里”两字,能极目千里,说明地势平坦,让我怀疑应当是在河北大平原上,但也不应当是“胡天”。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卢纶可能写错(因为他是中唐诗人,未到边塞,军旅生涯主要在河中节度使<</span>河南山西交界黄河,就是语文课文捞铁牛的地方>处,有可能道听途说),但高适我觉得不会错,“诗人的千虑一失”,不成立。因为诗人与董大离别之时心情惆怅,对当时的环境感触至深,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便是明证,绝不会张冠李戴,凭空让雁飞出来。我觉得是后世理解错误,想的太复杂了。“北风吹雁雪纷纷”是一个比喻,并没有雁,是说北风呼啸,纷纷的雪花好像北风吹落的雁羽。在这冰于雪地里,兄弟就要分别了。这句诗既是实写,又蕴藉当时的世态炎谅,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处境,还雪中送别,更增凄凉。

     以上是我在剖析“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心理路程,还请高手们不吝赐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