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建议(摘录)
(2019-10-21 15:11:16)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建议(摘录)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题,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