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2019-05-18 11:15:57)
标签:

杂谈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沙流河镇张庄子小学  赵雪娥

2019年5月14日有幸参加了丰润区“国培计划(2018--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送教下乡项目”,到左家坞小学教授了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的内容。

这节课在准备过程中,我校的张凤生副校长和国秀梅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校试课后,两位老师就学生知识网络图的展示以及教学环节都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这节课的成果,是我校老师共同研讨的结果。

整理复习课,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比和比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虽然整理了知识网络图,但都是按学习的先后顺序,先整理比的知识,再整理比例的知识,这样知识间还是独立的,没有形成联系。所以这节课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比和比例在意义和基本性质上的联系与区别。同时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出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的基本性质都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式来表示,使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发现知识的统一。在梳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时,让学生找出他们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到底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同时了解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大,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随着变小,渗透函数思想。关于比的应用,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梳理,在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所以我用了一道情境题,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通过黑板上以及大屏幕上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与自己梳理的知识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对比整理更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渗透整理方法。

在整节课中,为了达到生生互动,生生互评,所以让孩子们回答问题后询问意见“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但是孩子们也许没有用过这种方式,也许紧张,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在互评的环节,有老师提出“没有给孩子们过多的练习”,而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根据知识点自己出题,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难点、易错点,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出题测试,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展示了一个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针对孩子们对知识梳理方法的渗透,第二课时再让孩子们把自己梳理的题目进行整合,逐个击破。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由于学生不善于表达,致使课上我说的内容比较多,以后会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熊光敏主任对本课进行了评价,她指出本节课体现了复习课的三个特性:1、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梳理、归纳知识要点2、系统性,将知识的点串成一条线,进行了对比归纳整理,渗透方法;3、针对性,针对孩子们容易忽略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熊主任也提出了复习课的流程:忆、梳、析、练、测。

总之,通过今天的讲课,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努力提升,争取更大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