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教学中运用或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8-08-26 16:55:24)分类: 高徒悟教 |
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有相当大的必要。教师如何抓住学科教学契机巧妙运用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学科教师如何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和渗透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学科渗透、小学语文学科渗透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指的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阐述: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于生活学习都是相当重要的。
二、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然性
三、教学中运用或渗透心理教育的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任何学科的老师都能在上课时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低,不能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并且情感因素较少,无法提升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创造渗透条件
要想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以便于提升渗透效率。首先,创造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良好,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此时,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创建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如果利用“我们”等词语执行授课工作,就能与学生之间产生较为良好的关系。其次,引进先进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进先进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小学生的终生发展。最后,注重与学生及时交流、反馈,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2.重视渗透要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心理健康的要领,根据科目教学任务的分析,了解小学生的各类需求,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首先,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每个科目的教学都较为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此时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智力的发展与学生情感的体验。其次,教学情境。教师利用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重视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进历人物故事,可以将孩子带进课文中,让学生想象资金是其中的一位主人公,使学生在一个氛围中去体验语文知识中的真实感情。从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3.
小学语文教师在执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学目的,首先,锻炼学生的意志。教师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其次,培养学生活跃思维。思维是学生心理活动中的重点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活跃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某些文章中描写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特点,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利用语文知识传递情感信息,以文字作为载体,形成较好的情感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身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几点:
1.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可以全面的考虑语文问题,对学生的情感有着较高的熏陶作用,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增强,主要因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比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语文问题,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学会自我反省,进而形成较为良好的语文情感,并且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的丰富语文教学内涵。主要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有效的丰富语文知识,使小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在语文教学内涵丰富之后可以有效的熏陶小学生情感,为小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