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古诗《风》 教学反思

标签:
教学活动反思 |
分类: 反思 |
1.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喜欢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风》,能流畅地朗读古诗,尝试边朗诵边配动作表演。
课件(关于故事《风》的动画视频)、图片若干。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提问,让幼儿知道风的本领,引出活动主题——古诗《风》。
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小朋友猜出来了吗?”
2、揭示谜底,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猜出来了吗?是风。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就叫《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
二、分段学习
1.出示图片,了解风的作用,引导幼儿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第一张图片(风吹叶落),学习第一句诗。
师:这一张图片看到了什么?风吹到树叶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第一句古诗:解落三秋叶。
(2)出示第二张图片(风吹花开),学习第二句诗。
师:风吹落了树叶,那么这一张图片里风又做了什么呢?第二句古诗我们来念一念:能开二月花。
师:小朋友把第一第二句一起来念一念可以吗?
(3)出示第三张图片(风吹浪起),学习第三句诗。
师:风娃娃本事真大,吹得树叶也落下了,吹的花儿也开了,那么它吹到江水里会怎么样呀?第三张图片里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念一念第三句:过江千层浪。
(4)出示第四张图片(风吹竹斜),学习第四句诗。
师:这一张图片里风娃娃又做了什么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第四句古诗是怎么念的。入竹万竿斜。
师:那么前面几句小朋友还记得吗?能不能试试跟着老师连起来念一念?
2. 教师指导幼儿模仿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师:“动画里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风吹到花儿,花儿怎么样了?学一学花儿是怎样开放的。”
师:“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动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师:“《风》这首诗是唐代一个诗人李峤写的,那么我们完整的来听一听看一看学一学。”
三、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不同方式念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了动画学了古诗,还学习了许多动作,现在我想请你们完整地朗读一遍。”
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能加上动作边做边念就更好了?
师:“念的都很棒,我们来比一比,男小朋友念一句女小朋友念一句,等会儿交换朗读,比一比看一看谁念得好。”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四、延伸活动
教师总结,鼓励幼儿回家继续巩固。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针对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而言,学习古诗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今天我选择的这首古诗《风》整体而言还是难度较小且幼儿学习起来也不算太难的。对于古诗的教学不能选择生硬的方式,在活动中要多加入一些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教学方式,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形象的教具中能够更直接的理解诗意,又能让整个活动不会显得死板,能够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我在活动中通过动画课件的生动画面激发了我班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图片画面让幼儿体验、感受故事中的意境,在图片中发现、探索问题和答案。另外我还加入了一个模仿动作的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加生动,也不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但是也有少数幼儿仅仅只会简单的朗诵,没有完全理解故事的意思,这些幼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希望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http://s15/mw690/e10db61egx6CVlL0XEO5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