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来可以这样读
——《语文教学之友》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推进。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过《语文教学之友》后,我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读文章。
第一步是粗读
“粗读”也就是略读,是概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着眼,运用扫描阅读,快速阅读文章的标题、首尾段,浏览中间部分。通过粗读,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体和基本结构。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粗读,可以从课文题目中获得:文章的内容表现一段经历(从……到……),两个过程(百草园、三味书屋)。课文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景物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的内容。全文按空间转移顺序分为两大部分。
第二步是细读
“细读”就是默读,通过仔细阅读、分析、研究,达到阅读材料全面深入地理解、精确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通过细读全文,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对“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对说明赵州桥的“逻辑顺序”和说明卢沟桥的“空间顺序”的区别,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等,都会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第三步是精读
“精读”就是以品读为重点,“品”就是要用心去体会感悟蕴含于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情趣哲理,并分析体会文章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的精妙之处。“精读”就是选取全文的重点段、精彩段细细品味,进行重点段或专项训练的阅读方法。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捕鸟”这一精彩段落,可设计如下几题:(1)本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2)在这一段中作者连续运用了多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来。(3)体会这些动词的妙处?这几个小题的设计包括了重点字词的揣摩、重点语句的理解、中心意思、表现方法等方面。抓重点段精读训练,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段落来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步是研读
“研读”以研究为中心,强调理性的分析和批评,侧重于对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进行的发现、挖掘,用历史评价的方式达到一种较高层次的理性评判。研读的重点是“质疑”,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疑问,并进而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阅读方法。对一篇文章,,通过前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对文章已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但仅停留在这一步上还不够,还需善于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质疑的问题应具有诱发性、比较性、新颖性、总结性,能激发持续、深入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如学习《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面直译是“将军身经百战都战死沙场,壮士十年征战都胜利凯旋归来。”老师质疑:在沙场战死的都是将军吗?这是不可能的。同学们怎么译最好?”如学习《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遍,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如学习《孔乙己》一文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有无矛盾,为什么?(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课文,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是赏读
“赏读”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体会、认识、评价以致想象、创造等手段达到鉴赏这一主要目的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方法。在形式上,可以默默品读;也可以提出问题讨论;也可以赏读全篇;可以赏读某一技巧或语句语段。赏读一般从两方面去做:其一是对文章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进行欣赏。如学习《最后一课》、《伟大的悲剧》,可引导学生分析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斯科特这几个典型形象和文章主题的历史、现实意义等,二是对文章的语言艺术及表现技巧进行欣赏,如学习《木兰诗》的顶真、对偶、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习《最后一课》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双关的写法;学习《社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中国石拱桥》,引导学生品味“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赞语的含义和作用,品味描写卢沟桥两旁栏杆上石狮子的妙词佳句等。赏读既能让学生在一堂课诱发出来的兴趣转化成内在兴趣和动力,又能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更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使学生阅读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岳西县黄尾中心学校
杜正文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