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e0edf8fagw1eyow1nlvglj20e80aozlo.jpg 【小编的话】今天,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一名33岁选手猝死。当健身运动变成竞技运动,危险性就大了。下文刊于2013年《家庭医生》,回头看,很有预见性。
马拉松赛季节来了。
10月下旬,北京马拉松鸣枪;11月,广州马拉松开跑;12月,是上海马拉松;转年2月,是香港马拉松。这还只是几个最有影响力城市的马拉松赛事。
若细查,在今日中国,城市马拉松已超越了“冬季运动”概念,四季都有,遍地开花。就连在海拔3650米高的拉萨,也有一个半程国际马拉松挑战赛。
面对马拉松盛况,一面跃跃欲试,一面心情复杂。2012年的“广马意外”,至今历历在目。两位参赛青年的猝死,留下无限遗憾。回看百年来的马拉松赛史,类似“意外”不断。因参赛而受伤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什么?
再看中国马拉松。近年,赛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主办者们也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类似“意外”。但是,“意外”仍现,不止一次。怎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马拉松是英雄运动。
现代马拉松运动,全因一位英雄而来。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在马拉松海边拉开,雅典人获胜。士兵斐里庇得斯,一口气跑了42.195公里,回雅典城报捷。他精疲力竭,随即倒地而亡。斐里庇得斯,被雅典人视作英雄,被后人尊为“马拉松第一人”。
英雄,意味着什么?就是要有所牺牲,甚至生命。
其实,竞技体育都是英雄运动,都会有所牺牲。郎平,是我们的英雄,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功臣。退役后,医生说她“27岁的人,65岁的关节”。退役至今,她先后做了10次手术。郎平自己说,身体没有一个部位是完好无损的,“以后老了还要动更多的手术”。不只郎平,当年“五连冠”的女排姑娘们,哪一个不是一身伤?不仅排球,每一块体育奖牌背后,运动员付出的何止是汗水!
竞技体育的精神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今天遍地开花的城市马拉松,参与者并不囿于专业运动员,更多的是普通人,有些是爱好者,有些人干脆是冲动型参与。而赛程是竞技式格局,有名次,有奖项,有你追我赶,有最后冲刺。设身处地,在这样的格局中,谁甘心落后呢?更何况,周围还有无数目光。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以运动求健康,是人类的重要命题。但健康运动是有前提的,就是运动本身不伤人,至少不能有性命之忧,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
健康运动,安全为先;竞技运动,结果为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运动不是冲动,马拉松不是谁都能跑的。这与平时健身跑步不同。现代运动科学已经把马拉松界定得非常清楚:“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
马拉松赛季来了,特在此提醒——
跃跃欲试前,先要自我评估:过去一年,你有过这么长距离的训练吗?你的身体扛得住吗?即便合格,也一定要记住:掉队不是狗熊。在这里,当“逃兵”不丢人。(文/张翼鹏)
再看中国马拉松。近年,赛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主办者们也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类似“意外”。但是,“意外”仍现,不止一次。怎么会这样?
前一篇:孩子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后一篇:大雪说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