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染的白大褂

(2015-01-13 16:15:56)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e0edf8fatw1eo7ykumzglj20bg0gjmxo.jpg


         2012年323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害案件,受伤的实习医生伤势严重,不幸死亡。另三名医务人员重伤,仍在抢救之中。实习医生今年28岁,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经初步审理,犯罪嫌疑人李某因医生让他先治好肺结核再治强直性脊柱炎而认为医生故意刁难,不给他看病,心生不满。当日16时许,李某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到医生办公室行凶。
    血淋淋的水果刀下,消逝的是年轻而无辜的生命。而在事件发生后次日(324日),向来消息灵通的各大媒体,选择集体缄默。正如网友白羊座圣斗士所言:浏览各网络媒体的首页,搜狐、新浪、网易、人民网首页的新闻频道都没有关于哈尔滨医生被杀的报道,仅有雅虎这家境外媒体在新闻中有消息。各位在此义愤填膺,只是死水微澜,对于大众而言,这只是一起不值得关注的偶然事件而已!
    网友香港通评论说:面对消逝的年轻生命,多少颗年轻医生的心日渐冰冷,多少名正值壮年的医生琢磨着改行。现在优秀年轻医生越来越少了,一线医生的质量明显在滑坡。不知道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医疗会差到何种程度!
    身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我接触过的患者及家属,都是很善良的。可悲的是,有的媒体为了捕捉眼球,往往大力渲染负面事件,或因医学常识匮乏而误导公众。老翁骨折术前竟要查梅毒,一个字,煽动公众将必要程序误当作过度检查缝肛门事件,某媒体人至今欠公众一个道歉;八毛门事件,最终证明是患儿父亲想得太多……但是,铺天盖地关于医生的负面报道,已经将仇恨的种子深深播撒在公众心中,而澄清事实,远远比散播谣言困难得多。
    目睹惨案发生的一位护士,以无处释放的心情为题,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其中提到:人们都知道医生救死扶伤,知道护士像天使一样温暖,看到他们就看到了生的希望。即便有个别医护人员职业操守不地道,也不代表整个医疗行业都这样。我说记者朋友们,你们就不能少报道点负面新闻吗?能不能也站在我们这边想想?
        3
26日晚央视《新闻1 1》直播中,白岩松说道:这不是什么医患纠纷……也许是长期以来,不管是媒体还是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一种仇恨,在逐渐地累加,在这个孩子(犯罪嫌疑人)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于是,他掏出了刀子,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的一生。
    生命无价。人们总是以为,患者才是弱势群体。然而,面对生死无常,医护人员又何尝不是?什么时候,白大褂能不再染上无辜的鲜血?什么时候,舆论能给医护人员一个公正的评价?(文/鱼鱼)

注:原文刊于2012年第10期《家庭医生》杂志,略有编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