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鱼生,寄生虫上身

(2014-09-18 09:32:00)
标签:

杂谈

汤 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http://s6/large/0047o1Iuty6M8cV104R35

天气炎热,鱼生的清新与美味难以抵御。与此同时,吃进肝吸虫的危险也如影随形。

作为身处南方的胆道外科医生,我常能在手术中遇到一种虫子。它完全是患者在不经意间吃入体内的,那就是——肝吸虫。

肝吸虫之害,往往藏身于美食的背后,你不得不防。

两千年前,南方人就深受其害

肝吸虫,全名华支睾吸虫。我国南方人受这种虫子困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1975年,考古学家从湖北江陵汉墓出土的男尸的肝脏中,就发现有较多的肝吸虫卵。

珠江三角洲是肝吸虫感染的高发地区。2012年调查发现,在珠三角的江门五邑地区,感染肝吸虫的人群比例高达10%。

肝吸虫感染,是“病从口入”。因为患者进食感染了肝吸虫幼虫的淡水鱼、虾、鱼生。

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被人生食后,在消化液的刺激作用下,于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它们成群地循胆汁逆流而行,或穿过肠壁,经血运到达肝内胆管,这里是它们梦想中的“别墅”。在这里,它们没有天敌,过得无比滋润,产卵是唯一的任务。

在20~30年的寿命中,肝吸虫成虫产生无数受精卵,它们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粪便污染水源后,虫卵进入水中,被淡水生物吞食,淡水生物又被人类生食,最终形成了另一种生命循环。

急性感染期,杀虫药能根治

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吃进了这些虫子。

吃入数量有限的肝吸虫囊蚴,人体不一定能察觉到。少数患者吃入了大量的囊蚴后,会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如乏力、肝区疼痛、黄疸、发烧等。

若你吃过淡水鱼生,怀疑被感染,可到医院检验粪便,若发现肝吸虫虫卵就能确诊。B超、CT、MRI等也可以协助诊断。

肝吸虫感染有特效药物,即吡喹酮与阿苯哒唑(肠虫清)。一般的卫生防疫站、传染病院、药店都常备这几种药物。感染肝吸虫的患者遵医嘱服药,就可以根治疾病。

破坏胆管,多年后悄然致癌

值得警惕的是,在你毫无知觉的时候,肝吸虫会静悄悄地破坏胆管、肝脏。

这些破坏,会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反复过敏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扩张及上皮增生;反复炎症,还会引起胆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和癌变,最终导致胆管癌;也有可能形成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

这一切悄无声息,甚至等你在吃鱼生好几年后才出现不适 ,例如发热、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等你倒过来追查原因,才发现是肝吸虫引起的。

此时,不仅要杀虫,还得治疗虫子引起的脏器疾病,例如胆结石、胆管炎、胆管梗阻等;若发展为胆管癌,必须尽快手术。

别吃淡水鱼生!

酱油绝对不杀虫

几乎所有人对肝吸虫都没有免疫力。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关键就是,避免进食生的或者半生的淡水鱼生,包括在淡水、半咸水里生活过的海鱼鱼生等。

此外,若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再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再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实验证明,酱油、盐、芥末、醋等调味品,都不能杀灭鱼生内的幼虫。只有足够时间的加热,才能够杀死幼虫。若鱼片切得太厚,还得多花时间煮,才能避免“留下活口”。

注:原文刊载于2014年第17期《家庭医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