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得癔症“失了声” 癔症应如何防治

标签:
癔症吵架性格心理暗示防治 |
分类: 健康时评 |
吵一架受了刺激 得癔症“失了声”
46 岁的孙女士家住在朔州市。去年8月,她因家庭琐事和邻居发生口角。争吵过后,气愤难平的孙女士闷闷回家,家人上前劝解,可她嘴巴动了半天,就是发不出声来,就连咳嗽也是无声的干咳。可孙女士虽然说不出话,但意识很清醒,也能用手势、口型来表达意思,而且能跑能跳,其他行为都不受影响。跑了几家医院,可做了一系列检查,医生都说孙女士的相关器官没有问题。后来,一位细心的医生发现,孙女士的各个器官确实没有病变,但从其症状和表情推断,应该是患了“癔症性失音”。
http://houtai.bj-doctor.cn/files/Images/67fe44d971db0b63e9f92bb4f411285c.jpg癔症应如何防治" />
这样的现象不少表现五花八门
像上述孙女士的情况,还有很多,表现也是五花八门的,受刺激后有的是昏倒,有的是瘫痪,有的是失明,有的甚至还可能出现群体性癔症的表现。
女孩一听“父母离婚”就昏倒。许先生和妻子吵架闹离婚,红红听到后当即脖子歪斜并倒地。夫妻俩把她扶起来后,过一会儿就好了。后来,许先生和妻子再次在家大吵,妻子又提出离婚,红红的脖子又歪了。来到医院,儿科医生给红红做了体格检查,但并未发现异常现象。还是癔症在作怪。
受不了军训而瘫到不起。小刚考上大学,一家人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学校,谁知军训没几天小刚就受不了了,哭着让家人帮他请假,家人也想让他锻炼锻炼,就没同意,谁知再次军训时小刚瘫倒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同学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可是均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最后,诊断为癔症,在医生看来,小刚患上癔症跟家庭过分溺爱有很大关系。
孩子吃晚饭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男孩涛涛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突然告诉家里人,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但是奇怪的是医生检查并没有发现眼睛有什么器质性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询问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现,医生发现,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自我要求极高,最近因为一些小事被老师一连批评了5次,情绪一直比较低落。结合患儿病史及各项检查,医生判断涛涛可能患上了“癔症性黑矇”,通过心理暗示,涛涛又恢复了视力。
http://s4/mw690/0047jN8Ezy6QkFBJAWL93&690癔症应如何防治" TITLE="吵架得癔症“失了声”
什么是癔症?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癔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①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具体包括:情感爆发、意识障碍、癔病性精神病、癔病性神鬼附体等表现。②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具体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躯体化障碍等表现。
癔症患者的三大性格特征
心理学家指出,癔症患者性格上普遍有三大特征:情感代替理智,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和好幻想。
1. 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这就是癔症者的 “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造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得了癔症怎么办?
由于癔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且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场合还可导致集体发病。所以,必须对癔症进行防治。
首先,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因为紧张情绪是蕴酿癔症的温床。
第三,要加强对患者意志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她们开阔的心胸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第四,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开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采用暗示疗法,“假药”妙用,当癔症患者突然出现种种丧失功能的症状时,可请有权威的医生开点安慰剂,却告诉患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编辑/焦秋宾)
北京医生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houtai.bj-doctor.cn/admin/preview?id=86348387-03d5-47dc-b07d-787db8d04fa5
参考文章:
大一新生军训瘫倒不会走路家人过分溺爱致癔症大河网 2013-9-19
女孩精神刺激患上癔症一听“父母离婚”就昏倒长江日报 2014-1-28
吵一架受刺激得了癔症“失了声” 太原晚报 2015-2-28
癔症患者常见3大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