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掏耳朵健康 |
http://s9/mw690/0047jN8Ezy6NKI7HdRmb8&690
成都有一种享受一定去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掏耳朵”,也有地方说“采耳”或者按照成都当地的说法就是“舒耳郎”,舒服的舒,一听这名字就有很大的感召力,你如果不亲身体会,你是无法体验到掏耳朵是多么的销魂。
成都的慢生活是非常有名的,其中的慢绝非是浪得虚名,在成都的许多茶馆以及人民公园,还是宽窄巷子,都有掏耳朵的特殊服务,人生有三大销魂之一的就是“掏耳朵”其次的是挠痒痒,坐在躺椅上,闭上眼睛,然后享受半个小时的掏耳朵,你仅仅看掏耳朵的工具,你就会晓得这项工作貌似简单却非常的繁琐,舒耳郎先给你用长长的耳勺进行深层的清理,然后,再掏出来让你过目,你会突然感觉浑身的轻松加愉快,似乎整个身与心马上轻快了许多,然后,舒耳郎再用一个特殊的工具,给你轻轻的敲打以后,类似于挠痒痒的动作,耳音会听到由远及近的“铿铿的金属声音,直接逼近你的心房,在胆战心惊的背后,突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妙的舒服。你看看这些体验掏耳朵的客户,你就会感觉到这种特有的特殊”服务“是多么的销魂了。这也是成都慢生活的一个很经典的镜头,一杯香茗,一把竹椅子,悠闲的摆一会龙阵,一个午后的时光就这么悄悄地溜走,也正是这种恣意的享受,让你感觉到成都的魅力所在,你可以漫步在人民公园,溜达在宽窄巷子看看美女,赏赏大街优雅的景象,成都就会以一种美妙的姿态,让你难以忘记。
但是关于掏耳朵,你真的了解吗?掏耳朵有什么学问呢?耳屎真的是垃圾吗?下面就为你解答掏耳朵常见的误区。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掏耳朵不可不知的三点:
常掏耳易诱发乳头状瘤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怎样掏耳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编辑/王欢欢)
北京医生网原创(http://www.bj-doctor.cn/),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elder/info/dc221428-bed5-4429-a5f1-c6e0a7cc9aac
参考文章:
新华每日电讯:图文:成都街头“掏耳朵”
深圳新闻网:掏耳朵误区 耳屎是宝
新浪博客:实拍成都:掏耳郎的“特殊服务”让你销魂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