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性恋闺蜜双性恋同性之爱性取向 |
分类: 健康时评 |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话题:#闺蜜容易诱发同性恋#有调查发现,女生文化层次越高,同性恋的比例也越高。而且,闺中容易诱发同性之爱,一旦和闺蜜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女生的性取向就有可能变化,成为一个“拉拉”
你有感觉中枪吗?
一线女星“男女通吃”
今天,娱乐圈的很多一线女星,例如梅根·福克斯、林赛·罗韩、Lady
Gaga、安吉丽娜·朱莉、德鲁·巴里摩尔等,都以双性恋的形象示人。美国著名创作女歌手凯蒂·佩里在一首歌中唱道:“我吻了一个女孩,我喜欢。”相比之下,很少男星会表现得“男女通吃”,更没有谁敢唱:“我吻了一个男孩,我喜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兼内科医师伦纳德·萨克斯认为,男女在性心理方面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异性恋的男生出于取悦女生等原因吻了另外一个男生,他的性取向不大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罗伊·鲍美斯特研究发现,在很多女性之中,性的吸引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吻了另外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她感觉喜欢,然后就可能出事,性取向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一个妙龄女郎找到了她的灵魂伴侣,而这个灵魂伴侣恰好是女的,那么她就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体验。
单身、高学历的“女同志”
生物学研究发现,不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的差距,同性恋占人口的比例一般为2%~5%。女同性恋的萌芽一般在14岁左右,经过数年才能认同自己是女同性恋。
美国性学家阿尔弗莱德·金赛在其著名的《金赛性学报告》中称,28%的女性曾被别的女性激起过性欲,19%的女性曾经和另外一个女性有过性接触行为,其中半数以上体验到性高潮。单身女性发生同性恋行为的机会最大,其次是丧偶、离异或分居的女性,最低的是已婚女性,而一些有过同性恋行为的女性在结婚后也“金盘洗手”了。在文化层次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女性有过同性恋体验的比例最高,只有中小学学历的女性最低。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巴斯估计,人类历史上大约有2%的女性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近年来美国和新西兰的调查显示,年轻女性约有15%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相比之下,只有5%的年轻男性这样认为。
暨南大学学者田唤、马绍斌等对广州某高校567名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宽容,女生对同性恋比男生更加宽容。长沙两所高校的调查也有类似结果,还发现本科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同性恋比较宽容,专科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比较保守。
“拉拉”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1997年,中国颁布的新《刑法》删除了惩处某些同性性行为的“流氓罪”和“鸡奸罪”,实现同性之爱的非刑事化。2001年,在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的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同性恋不再“被精神病”。
尽管社会越来越宽容,“拉拉”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但在现实生活中女同性恋者在社会上仍然受到孤立和歧视,遭人白眼,精神健康备受打击。研究发现,同性恋的女孩在15岁、双性恋的女孩在18岁就开始感到被周围的人孤立。
焦虑与抑郁是女同性恋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当她们不得不向家人朋友隐瞒自己的性取向,或者受到道德或宗教的歧视,或者在亲密关系中感情受挫却孤立无援,就会特别抑郁。1994年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女同性恋者有过轻生的念头,18%企图自杀。她们也很容易有酗酒的问题,而酒吧正是她们的活动中心。武汉的调查显示,93%的女同性恋者经常抽烟——“吸烟带给我自信,当我感觉孤独时,它陪伴我并给我力量。”、“家里没有人能理解我,很烦,吸烟能让我平静下来。”
心理专家:闺蜜更易发生同性之爱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双性恋倾向
有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性取向可以是流动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点双性恋的倾向!最终就看在以后的环境影响和成长经历,让你的性倾向更接近哪一个而已。
事实上,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会有点双性恋倾向:“他来自我们小时候对父母的双向模仿。”20世纪初,弗洛伊德就提出:“心理双性恋”的概念,也就是“每个性别表现另外那个性别的某些特征”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身上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特征。这些构成科学领域里最含糊不清的概念。”
女女恋 闺蜜间易发生
男生可以特立独行,但女生不能没有闺中密友,简称“闺密”,又被贴心地写作“闺蜜”。闺密对于女儿家而言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比父母更亲,比男友更爱。有调查发现,女生文化层次越高,同性恋的比例也越高。而且,闺中容易诱发同性之爱,一旦和闺密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女生的性取向就有可能变化。但结婚以后,她们又纷纷收心养性,“金盆洗手”。相比之下,异性恋的男生不太可能因为和别的男生走得太近而变身“同志”。
(编辑/黄小龙)
北京医生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
准新娘疑似女同性恋 同夫同妻现象需引关注 今日早报
2013年04月12日
王若琳女女恋引热议 自称真爱无所谓男女 荆楚网 2013年04月11日
心理学家称闺密间容易诱发同性之爱 广州日报 2012年02月11日
后一篇:不吃早餐有何致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