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趣闻医疗 |
分类: 健康常识 |
http://s2/mw690/0047jN8Ezy6LxOm10Dn61&690
导语:我们知道治疗疾病的方式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最近小编听有则报道说:“便便”也能治病。这是天方夜谭吗?是不是“伪科学”,可信不可信呢?就让小编来为您 “去伪存真”吧。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大家所说的用“便便”治病,其实是误读。医生并非是真的是用粪便进行治疗,而是“粪菌移植”。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名词,在不少人的概念里,这个词陌生得甚至有些难以启齿,难免有些人误解为用大便治疗。其实在2013年,扬子晚报就对国内的“粪菌移植”有过专程报道。
“粪菌移植”的成功案例
2013年11月,常州的闵先生是国内进行“粪菌移植”手术的首例病人。被克罗恩病困扰了八年的闵先生做肠镜时,医生发现闵先生的肛门已经严重狭窄,最终将直径只有8毫米的小直径胃镜代替肠镜,才得以勉强进入大肠,并在大肠多处见到大量假息肉、溃烂。大肠和小肠交接的地方,病情最重,肠壁几乎到了糜烂穿孔的程度。尽管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方案,疗效却并不理想。闵先生仍然反复发生腹痛,有时甚至因为疼痛无法入睡。医生最终决定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并选择了闵先生的儿子作为粪便捐赠者。在一系列严格的伦理审核流程后,医生通过胃镜的方式将处理好的菌液注入到闵先生的小肠内。术后12小时,常年困扰闵先生的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几乎都消失了,移植成功的闵先生成为了国内首例成功接受 “粪菌移植”的患者。
2014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诊了一名顽固性“炎性肠病”患者,医院提取其小侄女粪便中的细菌,注入患者胃肠道,移植术后,患者病情大为好转,成为湖南省内粪菌移植手术成功第一人。
2014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展了首例儿童“粪便移植”治疗项目,目前来看,已成功治愈11岁男孩久治不愈的伪膜性肠炎。8月份,一个得了炎症性肠病的4个月大男宝宝,正在等待做粪便移植治疗。消化科的医师们将孩子奶奶的粪便提取物,通过鼻腔肠管输注到宝宝的肠子里。如果没有意外,孩子的病情可能会逐渐好转。这将是他们消化科开展的第二例粪便移植治疗病例。
2014年8月20日,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把15岁表弟的粪菌(大便里的细菌)移植到何小姐的结肠内,术后她的各项病情明显好转。此前何小姐患肠道疾病三年多,中药、西药治疗均不见效。
“粪菌移植”的追本溯源
据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晓艳教授介绍,用粪便治疗疾病,其实并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尝试过。
早在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载,用人粪清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饮粪汁一升,即活”。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年出版)中曾记载了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
从1958年以来,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已经有数千例粪菌移植病例,有的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等肠道疾病,也有的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目前国内外主要将该技术应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及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另外该技术在慢性腹泻、便秘、肥胖、肠道食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疗效。
“粪菌移植”并非人人适合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陈洁主任也坦言,“毕竟粪便移植是新领域,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我们去摸索。”比如,已知粪便移植病人中,大部分是成年人,儿童很少。而成人肠道菌群和儿童是不一样的,成人的粪便移植给儿童,长期效果有待观察。此外,粪便的征集、捐献还涉及到伦理学。目前,做过“粪菌移植”的病例,都经过了伦理学备案及严格的移植检查,捐献者需排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排除传染病等,避免将病原菌移植到患儿体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医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收获不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疾病种类和个体。有些疾病是彻底治愈,有些疾病则是发挥挽救治疗作用,还有些疾病是发挥稳控病情。我们将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认真筛选患者,所以未必每一位患者均能被收住入院治疗。
“粪菌移植”实质上是属于器官移植中的一类,并非人人都能满足移植所需条件,必须严格筛查。因此,建议症状较轻,且采用医用标准方案治疗后,疗效还可以的患者先不要考虑“粪菌移植”治疗。
参考文章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