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二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2014-04-15 10:42:11)
分类: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西营小学    陈宗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写字课本偏旁十一的教学内容。本课着重指导学生认识并且掌握“口”“鱼”“木”三个字做偏旁时的书写规律,并且练习带有这三个偏旁的例字的正确规范的书写。继续培养与巩固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口”“鱼”“木”三个字做偏旁时的书写规律及带“口”“鱼”“木”字旁的几个例字的书写。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使用练字,已经能基本熟练的使用铅笔书写正楷字,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具备了一定的书写速度,也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具备了一定的书写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的

1.学习 “口”“鱼”“木”三个字做偏旁时的书写规律及带“口”“鱼”“木”字旁的几个例字书写。在指导书写及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规律,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重心。

2.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四、教学意义

1.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口”“鱼”“木”三个字做偏旁时的书写规律及带“口”“鱼”“木”字旁的几个例字的书写。

2.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写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树立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法练习纸。

五、实施过程:

(一)、激趣导入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与载体,中国书法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好的书法是一门艺术,能给欣赏的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书法家们的墨宝吧!

1.教师出示课件,配乐,学生欣赏。

2.欣赏完这些书法作品你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与写好字的信心)

(二)、明确目标

1.巩固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2.握笔姿势:

—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

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

3.学生交流练习书写的过程。

一“看”二“写”三“对照”

4.课件出示“口”“鱼”“木”三个偏旁及九个例字,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书写的内容。

教师口头说明。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每个偏旁的书写规律。

2.“口”字旁的书写指导。

(1)指名学生说明口字做偏旁时的规律。

(2)让学生观察汉字“吹”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吹的间架结构,并且说明口字做左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3)教师板演汉字“吹”的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吹”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

3.“鱼”字旁、“木”字旁的书写指导同2,学生分别练写“鲤”、“桥”。

4.教师指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书写的要求。

5.课间休息,做手指操。

6.学生继续练习剩余的例字。配乐

(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价欣赏

1.教师出示评价标准。

同桌互相评价。可对自己喜欢的字做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相互欣赏。推选一位同学做“小小书法家”。

3.班前投影推选出的学生的作品。全班欣赏。

七、课外拓展。

1.教师播放视频《入木三分》,学生观看。

2.谈感受。

教师总结:书写非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持之以恒的练习。并且要记住“提笔即是练字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八、板书设计

            偏旁(十一)

吹      鲤      

 

 

九、教学反思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在学生动笔写字的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授完三个字的书写后,让学生自主书写剩余的字。先观察,再书写,然后对照,在练写。如此下来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获取书写的成果与乐趣。如先让同桌互评,相互学习评价;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评扩大欣赏的面;最后,全班展示,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