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赏析概要 &nbs
(2013-12-10 20:15:05)
标签:
文化 |
题目:
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题
正文:
一、诗歌创作的源泉:
二、平淡中的深邃:
三、沉默中的呐喊:
(对比莎翁的《哈姆雷特》、诗歌情感累积的分析)诗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又是不一样的,戏剧中的哈姆雷特脱离实际,始终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位,最终导致悲剧,但是饰演哈姆雷特的演员清醒地认识到实际状况,自己与众人对立,只不过终究敌不过宿命的安排。可见,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上,关键在于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群体的力量。全诗通过一个演员的内心独白完成,没有撕心裂肺地呼喊,没有夸张的行为动作与言语表述,只是静静地、慢慢地、近乎平静地将演员的内心世界一步一步剖析出来,让我们看到他的思考过程,但是这样逐步显露出来的思想、情绪才能让我们读到诗人情感的累积,最后发出最为深沉的呐喊,宣泄情绪与感叹。从演员难以摆脱剧本的束缚,投射到个人难以与整个大时代背景抗争,突显人的渺小。
于是,有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回答。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整首诗看上去好像诗人已经近乎绝望,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呐喊呢?借诗来传递诗人的思想,期望唤起社会大众的觉醒,不再是一个人孤独反抗而众人看戏的状态,诗人默默承受这种沉默带来的苦闷,却希冀众人可以从中得到觉醒,一起反抗,摆脱时代环境的限制,掌控命运,获得最终的幸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诗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从我看来,诗人隐晦地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结局,反抗不了命运的安排,但是如果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摆脱不了时代的影响,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如果以一己之力去与整个社会抗争,只能迎来毁灭,只能平添悲伤绝望之感。唤醒众人,一起与命运抗争,方有希望。正如那四个字,绝处逢生。
参考文献: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