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赏析概要          &nbs

(2013-12-10 20:15:05)
标签:

文化

题目:

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题

           ——浅析帕斯捷尔纳克的《哈姆雷特》

 

正文:

  诗歌《哈姆雷特》正是《日瓦戈医生》最后一章附录的二十五首诗中的第一首,成为小说的一部分,帮助读者解读小说。同样地,我们也在他的诗歌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哈姆雷特”,也看到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诗人的情感与感叹,看到了关于人生的某些认知。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帕斯捷尔纳克也有一个“哈姆雷特”。

一、诗歌创作的源泉

    首先,从时代背景上来说,20世纪的俄国处于复杂的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社会环境紧紧相连。这与诗歌《哈姆雷特》中的“我”可以说相互吻合,又或者与诗人本身的经历相契合。诗人想借日瓦戈、哈姆雷特之口来表达他的傍徨痛苦与无奈。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性上来说,他的诗歌富有艺术性。这首诗虽然是演员的内心独白,但是整首诗依然很有画面感,就像我们也是这场戏的观众,只不过我们能读懂演员的内心状态,我们仿佛能看到饰演哈姆雷特的演员在舞台上的孤独无助。在这首诗中,“诗人把音乐美真正落实到了诗歌上,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美转换为音乐美,形成了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首诗除了表述一定的隐含的现实以外,更向我们传达了人生的一种哲理。

二、平淡中的深邃:

   《哈姆雷特》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歌,以诗中的“我”的视角,以独白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场戏的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情感。读完整首诗,我认为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立》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同样是用日常用语、单纯的构思来为我们展现诗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表面看去是写一个演员上台前的内心想法,但实际背后所包含的是整个人生的哲理。诗人为我们设置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即舞台。“我”的所有心理活动框定在这个场景之中,舞台虽小,但是思想的延续却是没有边界的。我将从简单的“我”与“你”的指代分析其中的意味。另外,根据每一句诗歌,对诗歌的剧情及其中蕴含的思想进行彻底分析。

三、沉默中的呐喊:

(对比莎翁的《哈姆雷特》、诗歌情感累积的分析)诗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又是不一样的,戏剧中的哈姆雷特脱离实际,始终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地位,最终导致悲剧,但是饰演哈姆雷特的演员清醒地认识到实际状况,自己与众人对立,只不过终究敌不过宿命的安排。可见,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上,关键在于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群体的力量。全诗通过一个演员的内心独白完成,没有撕心裂肺地呼喊,没有夸张的行为动作与言语表述,只是静静地、慢慢地、近乎平静地将演员的内心世界一步一步剖析出来,让我们看到他的思考过程,但是这样逐步显露出来的思想、情绪才能让我们读到诗人情感的累积,最后发出最为深沉的呐喊,宣泄情绪与感叹。从演员难以摆脱剧本的束缚,投射到个人难以与整个大时代背景抗争,突显人的渺小。

于是,有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回答。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整首诗看上去好像诗人已经近乎绝望,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呐喊呢?借诗来传递诗人的思想,期望唤起社会大众的觉醒,不再是一个人孤独反抗而众人看戏的状态,诗人默默承受这种沉默带来的苦闷,却希冀众人可以从中得到觉醒,一起反抗,摆脱时代环境的限制,掌控命运,获得最终的幸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诗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从我看来,诗人隐晦地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虽然一个人改变不了结局,反抗不了命运的安排,但是如果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摆脱不了时代的影响,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如果以一己之力去与整个社会抗争,只能迎来毁灭,只能平添悲伤绝望之感。唤醒众人,一起与命运抗争,方有希望。正如那四个字,绝处逢生。

 

参考文献:

[1]  叶婷. 历史语境下人性与社会的冲突——《日瓦戈医生》中20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悲剧命运[J]. 大众文艺.2009年第04

[2]  谭亚男. 论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中的音乐美[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03

[3]   姓名未知. 北岛说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哈姆雷特》[J]. 名作欣赏. 2006年第01

[4]  蒋旭阳. 《日瓦戈医生》与帕斯捷尔纳克诗歌互文性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5]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