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蛋托的故事(三)“埃菲尔铁塔”

学习故事:蛋托的故事(三)
观察时间:3月26日
观察背景:上周优优几个小伙伴在搭建她们的“动物公寓”时,你在旁边看见了,并也尝试模仿着搭建。
观察目的:今天,你一个人早早地来到了建构区,按照上次依墙而建的方法搭建起来。能否在她们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呢?
观察对象:王力冬
注意:
观察时间:9:35—9:38
你按照上次优优的方法,选择了一面墙搭建了起来。一共搭建了五间房子,而在搭建的过程中,从二个用于做墙的蛋托就有一些倾斜,以致越往后越倾斜,你还想继续,可是房子挨着顺序倒下来。你依旧在墙面尝试着,但几次都是失败了。
http://s3/bmiddle/0046OJUpzy7jm4Iw1SW92&690
观察时间:9:40—9:45
你看了看墙角一个凹进去的地方,然后将蛋托拿到墙角凹进去的直角的地方,经过试验,你发现这个直角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于是,你的房子工程有开始了。进过一番努力,房子变得稳固了。大了两个正方形房子后,,你又将房子拆了,开始了新的搭建。
你将蛋托两两倾斜,搭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样的尝试这让你兴奋不已,紧接着出现了两个并排的三角形,你按照三角形呈现的模样继续往上搭,结果,又搭出了一个三角形。随后,你在底层的两个三角形的旁边又新增三个,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往上搭建,最后,一个更高更大的三角形出现了,你高兴地大笑。
观察时间:9:50—9:53
你的欢呼引来了冒曾潇,冒曾潇说:“这么漂亮的塔,我们在它旁边再搭一些其他的东西吧!”于是,两人拿来一次纸杯,在塔的旁边继续搭建。此时,老师请来其他区域的小伙伴,让大家参观你们的作品。黄函毅说:“你们今天搭的什么呀?”你回答:“塔呀!”黄又问:“什么塔?”你不语。“我看就叫埃菲尔铁塔吧!”“什么,什么,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清楚。”
识别:
一、借鉴——让经验成为基石
你能从别人的作品吸取经验,一开始采用的是依墙而建的方法,因蛋托倾斜且房间增多的情况下,你的房子倒掉了。但是,你并没气馁而是继续尝试。
二、思考——让偶然成为必然
在失败之后,你的思路没有局限于原来的场所,而是尝试新的地方,在直角墙面的帮助下,你成功的让房子的牢固度增强了许多。但是,你并不满足正方形的房子,而是继续尝试其他的方法,在你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搭建出三角形建构的作品。这与你之前的建构水平是分不开的,上学期在纸杯的搭建中,你是班上第一个能搭出递增递减的走势,一直活跃在建构区,是班上的建构小达人。与其说直角墙面的发现与采用是你建构能力和水平的体现,看似偶然却是必然。
三、对话——让参观成为拓展
参观活动是你作品最好的展现形式,同伴们能最直观的学习到你的技术,应该说,今天你的作品给了同伴惊喜,之余,黄函毅提出给作品取名字,而引出了“埃菲尔铁塔”,这对你们来说是个新名词,还有好多的同伴不清楚这名词到底说的啥。对话的内容显露出你们知识储备的差异,不过这不是坏事,进行拓展由此可以展开。
回应:
黄函毅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在家里是个小问号,加上父母都是教师,知识的储备是非常的多。至于“埃菲尔铁搭”的解释,老师想:就让黄函毅来引发你们更多的探索。接下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