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故事:竹梯新玩法(宗素勤)

(2016-03-17 18:24:31)

观察时间:2016.3.11上午10—1030

观察地点:攀爬踩荡区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注意:“出去玩喽……”你们飞一般地跑叫了过去。很有默契地三五成对地开始搬竹梯往土坡上放,看情形貌似要“火车式”地排放竹梯。两位老师就这么袖手旁观地看着你们忙。不知什么时候,有一个竹梯被你们丢在了草地上,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商量着把竹梯斜放到了身旁的银杏树上。就在我们还没放稳的时候,你们几个就过来了:“快看,老师把竹梯放到了树上,我们来爬树吧。”话刚落,浩然就“咻咻咻”地爬到了最上面,大喊起来:“老师,接下来怎么办啊?”“是啊,就这么爬上去了再下来?对于浩然来说好像没什么难度啊!”我心里嘀咕着。再一看,旁边的凯凯和灿灿也搬来了一个竹梯,也在往上爬。凯凯说:“我们的这个没有那个高啊。”于是,我们两位老师又去帮凯凯们把竹梯往上挪了挪,这样就一样高了。但是,怎样让这两个竹梯联系起来玩呢?我们又搬来了第三个竹梯,斜放到了那两个的中间,这样一来,缩短了竹梯之间的距离,就自然地联系起来了。你们从一个竹梯爬上去后,尝试着跨到第二个竹梯,甚至再跨到第三个竹梯,然后再下来。这个玩法比较有挑战性。浩然、坤铭、明浩、欣怡,你们非常稳当地玩耍着,欢呼着。而,站在树下的思齐在说:“我可不敢,我恐高。”虽然嘴里这么说着,但还是忍不住也行动了起来。当你往上爬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了。站在下面的你们看着上面玩得那么嗨,都有点心动。苗苗也不例外!看着苗苗往上爬,速度比较慢,但这是你的一贯作风,我们为你加油。爬到一半的时候停住了,开始侧着身子往下滑。听到一旁的小坤双手叉腰着说:“往上爬呀,太丢我们男人的面子了。”听得思齐有些不爽了,思齐说:“我再来一次。”下面的你们都给他加油起来。“思齐,大家都这样了,你可谓是压力山大呀。”我心想着。看着思齐每上一步都抓得很紧,嘴唇紧抿着,终于爬到了最上面,一鼓作气,很利索地跨了过去。下面一片掌声……

http://s16/bmiddle/0046OJUpgy70bJpOa75ff&690

http://s9/mw690/0046OJUpgy70bJrdp2M78&690

http://s10/mw690/0046OJUpgy70bJt2bKF59&690

http://s12/mw690/0046OJUpgy70bJtZeTpab&690

http://s9/bmiddle/0046OJUpgy70bJuR2c048&690

识别:这个区域,我们班已经玩过好几次了。但是,每次的玩法都差不多。最喜欢的就是几个人齐心合力地把竹梯搬起来走,边走边吆喝着玩。还有就是喜欢搬到山坡上,爬上去滑下来。没有过新的突破。今天,我看到他们还是这种玩法,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介入进去,引出一条新思路。在第一个竹梯放到树上的时候,发现对于我们班动作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来说,没有难度。于是,我们加上了第二个竹梯,然后发现这两个竹梯就这么放着,跟放一个竹梯一样,并没有提高难度。所以,我们又加上了第三个竹梯。一棵树上有了三个竹梯之后,竹梯间的距离就小了,三个竹梯就可以联系起来玩了。当然,《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所以,我们没有要求每个孩子都去挑战跨竹梯。他们可以就一个竹梯上玩,也可以跨到第二个上玩,甚至连跨两个去玩。选择性比较大。

回应:转眼间,又一个星期五到了,我们孩子又可以去玩这个区域了。孩子们还记得上次的玩法吗?上次没敢尝试的,这一次愿意试试吗?有了上一次的介入,这次我们继续“袖手旁观”吧。期待孩子们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