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小班幼儿沙水泥池的师幼互动策略(9月)
(2022-10-05 15:36:12)摘要:幼儿园沙水泥池活动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在合作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沙子的千变万化中也能发展创造了和想象力。作为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适时适量地为幼儿提高玩沙的辅助材料和及时的鼓励指导。
关键词:沙水泥池游戏、师幼互动、指导策略
正文:
一、幼儿在沙水泥池游戏中的变化特点
1.从徒手玩沙到借助简单的器具玩沙
受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各项能力发展还较弱,但是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可以在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的玩沙器具,如小桶、铲子等,可以帮助幼儿在已有的感知经验和能力基础上发展倒灌、过滤、拍压等精细动作。
2.从平行游戏到合作游戏
3.不断丰富经验,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二、沙水泥池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实例
1.一次主题为《沙堆里的宝藏》的玩沙游戏
之前的一次游戏中,采用了教师藏,幼儿找的方式,孩子们由一开始的兴致勃勃,慢慢失去耐心,他们找不全,又毫无头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始给出一些方位上的简单提醒,很快,所有的宝藏都被寻找出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也开始了你藏我找的“寻宝”游戏,探寻藏宝的几个固定地点,也尝试给寻找者一些小提示,乐此不疲。
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幼儿解决出现的问题,还要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幼儿更积极的参加到游戏中去。这样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原来制定的规则也更加完善起来了。游戏进行时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去利用和再创造,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2.自由建构的沙水泥池游戏
游戏刚开始没几分钟,航航和希希就发现了下雨过后的沙池,干沙下面就是具有可塑性的湿沙,教师看到幼儿用这些湿沙,利用小桶倒扣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城堡外轮廓,然后就开始毁掉,再来。便用夸张的语气说:“是谁这么厉害,做了一个大城堡!”航航和希希一起举手争着喊:“我!我!”教师用肯定的语气说:“是你们俩一起做的吗!真棒!再好好装饰一下就可以邀请我们去做客了,加油!”听了这话两个孩子更是鼓足了干劲,开始精心设计……其他的孩子看到他们两个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开始模仿他们开始合作搭建。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主要以模仿为主,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比较被动,教师需要适时进行指导、纠正,教师必须以玩伴的身份深入、参与幼儿活动。教师要积极地融入到游戏中去,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有效地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发展游戏新情节,控制游戏节奏。
三、沙水泥池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1.适时适量地为幼儿提高游戏材料
幼儿的兴趣总是维持地很短,日复一日地再现相同的游戏会让他们失去兴趣,作为教师,可以适时地为游戏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游戏。在材料的投放上也要注意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2.及时指导,积极鼓励幼儿
教师根据对幼儿观察了解,顺应幼儿的需要进行随机指导,指导的结果是推动幼儿玩沙的进程。需要合理运用含语言与非语言的指导,言语的指导方法包括建议、评论、描述、询问、重述、提问等,非语言的方法包括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教师在观察中会发现,一些幼儿的单独游戏之间是可以通过一些线索联系起来的,通过体验幼儿的情感,尊重幼儿的决定,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伙伴,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游戏过程,遵守游戏规则,更好为幼儿玩沙需要服务。
3.沙水泥池游戏的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也是游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动态,捕捉幼儿发展的亮点。不仅仅需要游戏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对个人的、对小组的评价与指导,更应该有游戏后评价,等游戏结束后,教师将游戏过程中拍摄的一些照片或视频在室内播放,引导幼儿之间共同交流、讨论、评价,再由教师就集体表现和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和总结。
总之,在游戏中教师是幼儿的指导者,但并不意味着把幼儿控制在“条条框框”中,也不是意味着撒手不管,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游戏情境的口吻或以提供材料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主动选择和表现角色,自己设计游戏内容,根据游戏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自行增加游戏项目,让其积极评价和发展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在得到身心满足的同时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