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技能训练反思

(2014-09-10 08:19:33)
标签:

教育

分类: 实习比赛考编考研

                    教学技能训练反思

1111 王碧君

本学期一共进行了六次技能训练,一次结课的技术,一次问题创设,两次说课,两次讲课。

看了几篇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的文章,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所设计的课远远达不到其标准,甚至可能都不能算是一节标准的历史课。

这是我看到的其中一个关于一节好课的基本特点: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二、教学基本功扎实, 驾驭课堂能力强。三、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四、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的来说,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有教学亲和力和感染力”“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课内知识和课外拓展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头脑,焕发生命活力。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老师的个性品格、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还有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

  当然,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好课也不会只是上述几个特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是每一特点都具备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使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学生的欢迎,那这就是一节好课了。

反观自己设计的课堂,呆板生硬,缺乏活力。再看自身,完全没有具备教师应有的道德素养,人格魅力,学识见闻。在这一学期中,老师多次给我们机会锻炼教学能力,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待这几次训练的态度并不是太严谨认真的,直到最后一次讲课仍然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说课为上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说课是上课的升华;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上课。说课与上课不能有大的反差,怎样上课,就怎样说课,如出一辙

看了自己的两次说课视频,经过自己的反思,以及小组成员帮助指出的问题,可以从我的说课中发现很多不足,以下是总结出的几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老师帮忙指正。

第一,对说课的内容不熟悉,教材分析掌握不到位,重难点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设定而确定的,并不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了解而去设定的,缺乏真实性,以及讲课设计的参考性。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自己再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了解,或者是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说课或讲课来弥补这一问题。

第二,说课时的教态,不够大方自然。紧张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追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因为对说课流程以及说课内容不熟悉造成的,可能还有个人平时的习惯造成的。这就需要自己端正姿态,深入了解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仪表仪态,我们可以在平时的上课中观摩教师的教学姿态,或者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平时还需要多加练习,来提高熟练度,以及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时间把握不到位,都是前松后紧。刚开始时,速度慢,等到同学开始提醒时间时,发现时间不够了,然后才加快节奏,将后面的内容草草结束。但比较而言,第二次比第一次好点,所以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练习少,需要多加练习来改善这一点。

第四,不能脱稿说课。在说课的过程中,我基本上不能脱稿,整个说课过程,基本上都是靠念稿或是读课件来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对说课流程不熟悉,对教材分析不透彻,课前准备不充分,练习少。这就需要我牢记说课流程,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多加练习说课。

第五,说课内容过于呆板,完全按照给定的模式,按部就班的套下来,缺乏自己的思考,而且许多内容还是参考了其他一些老师的说课,搬上去的。因此,自己设计的说课,说上去一套一套的,但却缺乏实践性,根据说课内容涉及讲课的话,不仅难设计,而且设计出来的课堂完全不能够被采用,可以说,说课的设计完全是纸上谈兵。这可能是缺乏讲课经验,对真实的课堂不够了解造成的,需要多观摩现实中的讲课,以及自身锻炼来弥补。

反观以上不足,结合老师的教学与指导,我认识到说课时应着重综合归纳本节课教学目的,传授了哪些知识,并且将其纳入原有知识的体系之中。加强知识之间纵横联系的复习,培养各种能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准备。

从目的上讲说课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要求我们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离不开教材, 说课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我们的理论要求比较高。因而,熟悉并把握说课要求及流程十分重要。

接下来是对两次讲课的反思,也是经过自己的反思,以及组员的帮忙指正,发现了很多不足,有待提高。

首先,时间把握不好。第一次讲课,之前试讲错误估计了板书时间,因而在讲课时,由于讲课内容准备不当,导致板书太多,在板书上花的时间过多,以至超时。第二次讲课时,我吸取教训,将原本的设计的讲两位启蒙思想家的课程减少到只讲一位启蒙思想家。虽然人数减少,但讲的更细更加深入,并且注重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从这当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对教材内容不熟悉,板书不到位,练习太少等。这么多的问题提醒我自身能力有待提高,要勤练,多思考。

其次,教态还是不到位,跟真正的教师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不够自然,不时的有小动作,捏粉笔,撑桌子,按鼠标等等,这些是不应该出现在正式的讲课过程中的,需要改进。

还有,讲课设计可能缺少实践性,而且,讲解知识点可能不够到位,不够深入,如果真的实施到课堂中去,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个设计完全是自己想出来的,并没有照搬 别的老师的设计。讲课的自然转变并不到位,可以说讲课过程十分生硬,而且不是很流畅,需要多加练习,并且多观摩吸取老教师的上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最后,讲课过程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我虽然设计了让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但这一环节显得太假,可能与真正的要求相差太远。这就需要我们真正的了解课堂,了解学生,多练习,深入了解并剖析教材内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设计一个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

我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新课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怎样引经据典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怎样启发学生踊跃参与,进入角色充当主体。哪些答疑让个别学生独立完成,哪些答疑让群策群力来实现。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采取哪些克服措施。如果学生的活动脱离教师的思路轨道,怎样因势利导,采取哪些应变措施稳妥地引上正轨。如何诱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讲授新课是课堂的重中之重,是精彩之处、关键所在。要阐明怎样让课堂运作起来,体现教师的主导。怎样规范板书和口语表达,既设疑又答疑,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既注意教学程序又运用教学手段;既正常发挥又采取应变补救措施,既正确地叙述和分析教材又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总的来说,通过这几次说课与讲课,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自身的不足也有了充分的认识,非常感谢老师给了这么多的锻炼机会,并且帮助我们认识自身不足,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改善和提高,并且努力设计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优质课堂,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