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说课和讲课的总结与反思

(2014-09-07 21:17:05)
标签:

教育

分类: 实习比赛考编考研

            

              关于说课和讲课的总结与反思

                              储文婷     

 

本学期有幸能够分别进行两次说课和讲课的微格训练。通过微格教室模拟演练、视频回顾的形式,我们看到了自己说课和讲课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学习借鉴到了其他同学说、讲课中的优点与精华。现对其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以期在以后的说课、讲课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一:说课

说课不同于我们一般的上课流程。它是对我们上课对象、上课内容的评估;上课过程、上课方法的阐述;上课效果、上课优缺点的自我评析。它扮演着一份活动策划案的角色。正是由于说课的这重性质,所以才决定了好的说课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我认为好的说课具有如下几个要素,下面我针对我的表现一一阐述。

 

1、有详略,时间适宜

不管是说课还是讲课都有时间限制。说课时间往往控制在812分钟内,相比于讲课的45分钟而言,时间紧张得多。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把说课的要素全部说到且说好,我认为这考验的就是说课人的时间布局能力,详略安排能力。在我两次说课训练中,我的时间都用的满满当当,第一次说课时由于时间没把握好,结尾特别仓促。虽然也算是讲完了,说课的整个环节算是完整,但一个仓促的结尾毕竟会使整个说课过程大打折扣。我发现许多同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理论部分用时太多。前面的理论部分基本上处于陈述性表达,无需说课人多做发挥,因此许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只顾对着幻灯片一字不落地朗读,读着读着时间就用多了,导致后面的说流程、说反思等环节草草收尾。但是就说课内容而言,我认为说流程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必须为其保障充足的时间。因此,通过观察,我认为一般说课前面的理论部分用时控制在4分钟左右,说流程控制在6分钟左右最为适宜。然后在这个大的时间方向下再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调节,争取做到说课有详略,时间能把握。

 

2、有线索,条理清晰

正如我上面所讲的那样,说课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说流程。说流程这一环节能够检验老师对一堂课的总体把握情况。说好流程相当于说好课的一半。那如何说好流程?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一节课的线索。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必须要有线索,有中心思想把它串联起来,这样的课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老师才能进一步根据所选择的线索依次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从而使整堂课有序、顺畅地进行。就我说课的对象——《罗斯福新政》而言,虽然我在说课时极力想构建线索,但是还是没能想出清晰明了的线索。因此我只能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景来作为每个知识点的过渡。这样的安排虽然也做到了各个环节有连结,不至于有断层的感觉,但还是显得一堂课比较杂乱,让人听着累,上着累。因此,对于如何构建线索,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还是我需要研究的地方。

 

 

3、有理由,设计合理

说课着重表现的是教师对一堂课的安排与控制。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不是随机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在说课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设计理念进行全面的阐述,让听者知道你的设计用意,也就是为什么选用这段材料,为什么组织这个学生活动,从而判断你的教学设计是否得当。设计意图的展现是说课流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回顾我的两次说课,我都没有对我的设计活动进行详细的理由阐述,看到其他同学进行理由阐述时才恍然大悟。这是我说课过程中的重大漏洞。当然,看了较多同学的说课视频后我发现阐述理由也是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对每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理由阐述,从而显得内容很紧凑,理由累述,过于啰嗦;而有些同学基本上就没有理由阐述正如我自己,这样则显得说课过程没有理论的支撑,太过单薄。因此,理由太多或太少都不是好的说课。选择重要的材料,有分量的学生活动进行恰当的简要地理由阐述才是最好的,最简明扼要达到目标的方法。

 

二:讲课

1、学生活动

讲课相比于说课而言,更具有实战性。讲课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自说自话,更多的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互动。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考验了老师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引导情况,同时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氛围则考验了老师对课堂、对学生的控制与引导情况。在试讲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并不能把所有的学生活动展现出来,但这也并不能成为我们没有学生活动的理由。我发现大多数同学与学生最直接也是采用最频繁的活动方式就是提问。但简单的提问在模拟课堂上想要做好也并不容易。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太聪明。老师提前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摆明成为老师的“托”,使得提问环节太假,这样一来,问答过程基本上就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这个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老师对自己课堂引导能力的不自信,不敢让学生放胆去说,放胆去做。我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到了这点,因此没有让同学事先准备。到提问环节时同学们果然不知所措。虽然提问不显的假了,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因此我的讲课中也出现了笑场、冷场等问题。这也反应出我临场反应能力的欠缺,这是我以后要锻炼、要提升的地方。

 

2、知识点的准确

不管是在讲课还是说课过程中,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做到传输正确的知识这一点。这一点也许在讲课过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一堂课45分钟,每一分钟,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学生记住,影响他的思维、影响他的判断。因此,我们在说话之前,讲解知识点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确保我们所教所授是正确的。回忆我讲课的训练片段,我清楚地记得我纠正了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点,这一举动让我感到很欣喜,让我感到教师职业的影响力无比巨大,同时也让我更加看到历史课堂所需要的严谨以待的态度。

 

3、知识点的衔接

讲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联。虽然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可能会把知识点以一个一个子目的形式编排出来,但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不能是各子目的重复。老师要善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寻找线索,把一节课的要旨贯穿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回顾我的讲课视频,我认为我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好。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说实话我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线索,因此只能通过不同的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正像我在说课反思中说到的那样,线索的整理对上好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线索则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进行择优处理,因教材、因学生施教。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在说课和讲课中最为重要并且最难最好的几点,因此我详细地写了出来。当然,对于一些其他的问题如板书、教态、语言的表述等方面,我知道我还有提升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训练中,我能及时改正这些缺点,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