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2015-06-20 21:41:56)
标签:
教育 |
教材分析
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1、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2、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过程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齐聚这神秘的科学殿堂,开启了探索自然万物奥秘的旅程,在探索万物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将要探索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物质。
师:同学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们(食盐、沙子)
师:观察食盐、沙子是什么样子的?(30秒)
生:(自由发挥:固体、颗粒状、颗粒大小不一样……)
师:假如把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发挥:盐的颗粒变小,最后消失,沙子不变,沉在杯底……)
师:为了验证我们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生:(1 把食盐和沙放入烧杯里, 2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活动一: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1、出示并介绍器材:烧杯、食盐、沙。
2、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出示实验方法、要求。
把食盐和沙,分别放入两个装等量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在搅拌的过程前、中、后固体颗粒的变化。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
生: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单1.
3、师: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呢?
反馈小组报告: 食盐:固体颗粒—逐渐消失—看不见;沙子 :固体颗粒—沉淀—沉淀。
4、师: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师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就看不见了,叫做溶解,像沙子这样经过搅拌仍然存在,颗粒并没有发生变化,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
师:同学们你们掌握了溶解的概念了么?(掌握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想要考考大家。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种物质。面粉。
师:知道面粉么?
生:做面包、面条、包子……
师:如果我们把面粉放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
2 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猜测:刚才在我们的实验里,食盐在水中搅拌以后,食盐颗粒看不见了,沙子的颗粒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食盐溶解在水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里,那么我们把面粉放在水里,经过搅拌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
2、思考:如何验证,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3、小组讨论
4、反馈:把面粉加入烧杯里搅拌,如果面粉颗粒发生变化,最后看不见,就说明面粉能够溶解,反之,就说明不能够溶解的。
5、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
生:学生小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单1。
3、师: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呢?
反馈:漂浮—水变成白色—沉在杯底
4、把静置一会的三杯混合溶液放在一起,比较观察颗粒、沉淀状况。填写实验记录单2,进一步来判断面粉的溶解性。
5、师:面粉在水中经过搅拌以后,水变成白色,然后沉入杯底,存在与水中但是还能看见,那么面粉到底是溶解了还是没有溶解呢?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我们判断出来,告诉我们它的溶解性呢?接下来老师就告诉大家一个科学办法---过滤。
(沙子和食盐的实验中,沙子的颗粒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食盐颗粒看不见了,学生能够很明显的判断出来实验的结果,判断出食盐是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很快想到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看面粉的颗粒有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的结果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但是颗粒还是存在与水中,学生心中就产生疑问,无法来判定面粉的溶解性,迫切想知道面粉是否能够溶解在水中,急切想知道判断方法,这时候引入新知识
----过滤,来解决学生心中的问题。)
三
过滤混合物
1 为了进一步判定一些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状态,我们再来一起做一个过滤实验。
1 介绍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播放过滤实验视频,提示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二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左手的食指轻压滤纸三层的一面,然后用水湿润,使滤纸紧贴滤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向漏斗中加入液体须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的靠在三层滤纸的一处,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0.5cm 左右。
2 动手过滤
利用简易过滤装置,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交流实验结果:你们把什么过滤出来了?可以用手触摸过滤物。(触觉感知)
生:沙子
生:
思考: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填写实验记录单2。
形成结论:溶解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板书:一些
(学生用新方法,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结论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知道了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判断的本质属性,也明白了标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的。)
四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溶解的特点)
五 拓展与应用
课外探索:利用简便的方法判断奶粉、洗衣粉、红糖、泥土这三种物质是否溶解于水。实验记录,并交流。
板书设计
水 |
||||
物质 |
颗粒 |
沉淀 |
过滤 |
溶解 |
食盐 |
× |
× |
× |
√ |
沙子 |
√ |
√ |
√ |
× |
面粉 |
√ |
√ |
√ |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实验记录单1
面粉、食盐、沙与水混合产生的现象记录表
|
刚放入时 |
搅拌后 |
静置一会儿后 |
食盐 |
|
|
|
沙 |
|
|
|
面粉 |
|
|
|
实验记录单
第( |
||||
实验物质 |
能否看到颗粒 |
是否有沉淀 |
加入的物质能否被过滤出来 |
得到的结论 ( 是否溶解 ) |
|
|
|
|
|
沙子放在水中 |
|
|
|
|
面粉放在水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