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2015-06-20 21:41:56)
标签:

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目的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并期望通过过滤发展对溶解和不溶解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2、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过程及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本节课是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课,特别是过滤实验的操作。过滤实验的操作成功与否也直接导致了本节课的成与败,这是本节课的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对实验环节的处理,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把过滤实验的操作过程及重点注意事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操作,成功的掌握了过滤实验的操作过程,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齐聚这神秘的科学殿堂,开启了探索自然万物奥秘的旅程,在探索万物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将要探索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物质。

师:同学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们(食盐、沙子)

师:观察食盐、沙子是什么样子的?(30秒)

生:(自由发挥:固体、颗粒状、颗粒大小不一样……)

师:假如把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发挥:盐的颗粒变小,最后消失,沙子不变,沉在杯底……)

师:为了验证我们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生:(1 把食盐和沙放入烧杯里, 2  用木棒搅拌一下 ………)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活动一: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1、出示并介绍器材:烧杯、食盐、沙。

2、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出示实验方法、要求。

把食盐和沙,分别放入两个装等量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在搅拌的过程前、中、后固体颗粒的变化。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

生: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填写实验记录单1.

3、师: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呢?

反馈小组报告: 食盐:固体颗粒—逐渐消失—看不见;沙子 :固体颗粒—沉淀—沉淀。

4、师: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反馈:食盐的颗粒逐渐消失,最后看不到食盐的颗粒了,但是能看到沙子的颗粒一直存在,没什么变化(表扬)

5 师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就看不见了,叫做溶解,像沙子这样经过搅拌仍然存在,颗粒并没有发生变化,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

师:同学们你们掌握了溶解的概念了么?(掌握了),接下来的时间,老师想要考考大家。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种物质。面粉。

师:知道面粉么?

生:做面包、面条、包子……

师:如果我们把面粉放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

2 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8分)

1、猜测:刚才在我们的实验里,食盐在水中搅拌以后,食盐颗粒看不见了,沙子的颗粒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食盐溶解在水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里,那么我们把面粉放在水里,经过搅拌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

2、思考:如何验证,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3、小组讨论

4、反馈:把面粉加入烧杯里搅拌,如果面粉颗粒发生变化,最后看不见,就说明面粉能够溶解,反之,就说明不能够溶解的。

5、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

生:学生小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单1。

3、师: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呢?

反馈:漂浮—水变成白色—沉在杯底

4、把静置一会的三杯混合溶液放在一起,比较观察颗粒、沉淀状况。填写实验记录单2,进一步来判断面粉的溶解性。

5、师:面粉在水中经过搅拌以后,水变成白色,然后沉入杯底,存在与水中但是还能看见,那么面粉到底是溶解了还是没有溶解呢?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我们判断出来,告诉我们它的溶解性呢?接下来老师就告诉大家一个科学办法---过滤。

(沙子和食盐的实验中,沙子的颗粒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食盐颗粒看不见了,学生能够很明显的判断出来实验的结果,判断出食盐是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很快想到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看面粉的颗粒有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的结果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但是颗粒还是存在与水中,学生心中就产生疑问,无法来判定面粉的溶解性,迫切想知道面粉是否能够溶解在水中,急切想知道判断方法,这时候引入新知识

----过滤,来解决学生心中的问题。)

三 过滤混合物     (15)

1 为了进一步判定一些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状态,我们再来一起做一个过滤实验。

1 介绍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播放过滤实验视频,提示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二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左手的食指轻压滤纸三层的一面,然后用水湿润,使滤纸紧贴滤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向漏斗中加入液体须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的靠在三层滤纸的一处,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0.5cm 左右。

2 动手过滤

利用简易过滤装置,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交流实验结果:你们把什么过滤出来了?可以用手触摸过滤物。(触觉感知)

生:沙子

生:  面粉

思考: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填写实验记录单2。

形成结论:溶解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板书:一些

(学生用新方法,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结论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知道了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判断的本质属性,也明白了标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的。)

四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溶解的特点)

五 拓展与应用

课外探索:利用简便的方法判断奶粉、洗衣粉、红糖、泥土这三种物质是否溶解于水。实验记录,并交流。

 

 

 

 

 

 

 

 

 

 

 

 

 

 

板书设计     

       

水  能  溶  解  一   物 

物质

颗粒

沉淀

过滤

溶解

食盐

×

×

×

沙子

×

面粉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实验记录单1

面粉、食盐、沙与水混合产生的现象记录表     第(   )小组实验记录表

 

 

刚放入时

 

搅拌后

 

静置一会儿后

 

食盐

 

 

 

 

 

 

 

 

 

 

 

 

 

 

面粉

 

 

 

 

实验记录单   2

第(   )小组实验记录表                                 (是   否 ))

实验物质

能否看到颗粒

是否有沉淀

加入的物质能否被过滤出来

得到的结论

( 是否溶解 )

 食盐放入水中          

 

 

 

 

沙子放在水中

 

 

 

 

 

 

 

 

 

面粉放在水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