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2015-06-20 20:36: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这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微视频的呈现,得以突破。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比较地流畅,重难点突出。学生也都学有所获。回想这一节课的备课过程,我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可以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备好教案,设计好教学环节。从而保证一节课的成功进行。
1备课标、备教材,熟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是科学课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环节的设计都要以此为基础同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定位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本节课我经过认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设计本节课教学流程。观察猜想--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叙述—得出结论。整体符合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2 .备学生,三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科学才一个学期的时间,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而本课的过滤实验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因此教学时,我是设计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为达成目标,我在对实验的处理上的很多细节我都考虑到,比如实验中为避免学生把三种物质都倒入一个杯子中搅拌,我把搅拌木棒、烧杯、实验材料编号为1、2、3对应起来。确保实验有序进行。
3备过程,虽然课前已经准备好实验的物品,但是在试课时还是发现过滤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对于这一环节的处理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拍微课,微视频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几个实验环节都能顺利开展,也能比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井然有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用铁架台完成三组过滤实验,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我对过滤装置进行了简单的改装,改用锥形瓶和锥形漏斗组成的简易过滤装置,三组实验同时进行。节省教学时间。还有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部分学生实验时出现一些问题。如: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立即观察,以为面粉没有沉在杯底,就说出面粉溶解在水中;面粉过滤时要缓慢倒入,太急溢出来了。需要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在水中搅拌后要静放一会儿,这样在观察发现一些面粉沉在杯底,一些浮在水面上,才知道面粉在水中不溶解。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设计实验时,在填写实验记录单就分刚放入时、搅拌后、静置一会后这三个步骤来填写实验记录单。在让学生过滤时,不可倒快,缓慢过滤。小组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操作不当,把滤纸捣破。要指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