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016-11-29 14:15:10)分类: 课题研究 |
平利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Plxkt2015033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 |
负责人 |
贺娟 |
所在单位 |
平利县三阳镇良西小学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中年级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新教材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中年级写作标准中写到能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并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所以中年级要养成留心事物的习惯,勤于保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能在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为中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有计划地让孩子写完整的、具体的句子,并且要保证关联性,接着在围绕中心有顺序、有层次写一个段落,在课堂中贯穿一些写作方法,让他们能够在过渡到五年级时写出一篇中心深刻、感情真挚、结构完整、内容充盈、文字顺畅的作文打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工作: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原有的习作兴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 主要工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撰写论文,写出实验报告;整理学生的习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当前学生似乎陷入了习作盲点,没有可写内容或有材料也写不出来,这导致学生的作品无法突显个性,无法充斥童真。为改变这一现象,我试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在观察中寻找写作源泉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为习作提供材料,拥有一颗乐于观察的心,你便是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物的闪光点都能被孩子扑捉到,在脑海中停留的印象需要利用一次合适的机会巩固和加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或展示台,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讲讲比较深刻的事情。在教学中,有一次习作是写观察日记,于是我就抓准机会,利用课堂的机会,做了一个关于鸡蛋会在有盐的水里浮起来的实验,学生被我的实验吸引住了,一个个屏息凝神,目不转睛的观看。相机我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有目的地去观察,有重点地去观察,多角度地去观察,最重要的是要边观察边思考。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做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做实验的动作、物体发生的变化等等。果不其然,这次习作,我只是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有顺序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正因为这是他们亲眼目睹的事情,所以写起来也就非常轻车熟路。 2、主动搜集热点信息
4、先体验,后练笔。 让学生用真实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让学生去发现自己所要写的事物的秘密,有些实际可操作的活动就可让学生认真做一遍,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其中一定要有自己对经验中的一些感受,教师要指出说的不够具体的地方,认识有所偏差的地方,指导其改正。最后方可落实到笔尖,这样就会感到简单一些,要想观察事物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因为所有思维的来源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写作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到选材技巧。 (二)丰富语言,深化写作兴趣
1积累语言文字,为习作做准备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汲取优美语言,应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延伸学生的兴趣,在大课间活动上课的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背诵摘录的好词好句,每周五评比,积少成多,长期坚持,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把这些词句运用自如了。这样就能使习作教学有所效果,将学生被动的写作需要转化为内在的、自发性的东西。 2在书中寻找习作的乐趣 孩子的生活经历受现实条件限制,引导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幸福地遨游,让孩子们找寻到写作的乐趣。除了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经历一些丰富的体验外,大多数同学对生活的认知都是通过多重范围的阅读。其实,通过阅读也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生活的独到认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能说明这个道理。读书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在思想上得到洗礼,在写作方法上得到提高。每次孩子读完书,我都鼓励让他们相互谈谈自己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不仅锻炼了交际能力,同时也分享了这本书。想要让孩子深刻地了解周边的人或物,拓宽视野,就让他们尽情地阅读吧,不断地就能体会到祖国文字渊源流长的文化底蕴。阅读,燃点写作之火。 3多给予学生一些阅读实践时间 作为老师要把丰富学生阅读面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利用课间时间、早自习、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听故事,使孩子直接获取别人的生活经验,体验到另一种想象不到的美;他们阅读的书籍都是切合本组课文我精心推荐的书目,读起来容易理解,且能培养较好的语感。阅读的目标是为了流畅完成习作,在读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可以改中心内容,重新设计文章故事情节,改变主人公命运,也可重写开头、结尾。这些训练,对一些后进生来说也是可实施的。隔上一段时间,班里可举办一次小小故事会,评出最佳编剧奖,这样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有条理训练,保持写作兴趣 中年级是写作的奠基阶段,正式由说话训练转向习作训练的过渡期,要培养孩子的写作动机。为了能够保持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在训练中必须有条理地分布走: 第一阶段,让孩子大胆地创作。不规定主题,不要求文体,不限制内容,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的写作思路,这时候就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四年级上册有一篇童话故事是《神奇的小木偶》,课后有一个小练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木偶离开小镇后又去了什么地方,又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故事?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文章中小木偶的故事也的确吸引着他们,所以他们就清楚地知道小木偶的神奇之处,所以从这点出发,学生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测出很多种版本的木偶故事,这样就由点及面,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比较扎实地训练。毋庸置疑,故事中含有童话色彩,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阶段,让学生自主选择写。老师可预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反馈。如在《爱在人间》的作文课上,教师除了播放父母爱护孩子、同学间互相帮助、老师关爱学生的镜头外,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汶川地震时解放军叔叔,白衣天使们拯救灾民的画面和材料。这样就让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加宽广,使他们的认识更贴近社会,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创作出个性的作品。 第三阶段,让学生天天练。这一阶段可以加大训练的次数,明确练笔的要求。这种训练还是较自由的:(1)时间的不固定性。在自己情感最饱满的时刻——课间时间,明媚的早晨,闲散的午后,安静的夜晚等都可以。当思绪迸发,就迅速提起笔,顺其自然地把情感铺于纸张之上。一个个生命力的字眼,闪耀着无尽的光芒。(2)内容的任意性。这个时候孩子就是插上翅膀的梦想家,他们来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学生可以张扬地书写小情感、读书心得、花草树木、家庭碎事、校园见闻、生活喜事、国际大事等。(3)情感的真诚性。它的价值在于这是“我”独有的酸甜苦辣,重点在于内容,不在与形式,情感与文字的交融必定会达到一个和谐的层次。(4)作文的习惯性。像这种随笔内容,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有所感悟,有所抒发,学生现在就是文豪,每一份感悟都具有原创性。养成了随手写的好习惯,其实也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可以充实文本,把相似的语言材料糅合在一起,让它变成四百字左右的命题作文。
建立平等师生地位,创设轻松写作氛围。适当的赞美会帮助孩子建立写作信心,会让他们有着飞速的进步,积极的评价,能够调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 1、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手脚
2人人都是老师,师生讨论修改作文。
3多肯定,少指责
四、课题的结果与成效 (一)借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形成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观。本人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走进了童心童语构筑的世界里,感受到他们的纯真、鲜活,从而真正成为学生习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增强了科研意识,树立了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培养了资源开发的能力。在这半年里我写的论文《小学生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获得了县内一等奖。《抓住有效契机,提高习作能力》和《写好作文,贵在“三个坚持”》在校本中交流。 (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已经有不少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 (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这一年中,学生通过阅读、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写作兴趣逐步增长,写作能力日渐提高。 (四)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作文兴趣培养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一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既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2、本校学生处在农村,好多家庭经济不好,课外书目不丰富,有的孩子阅读量明显达不到。无法为积累打下基础。
1、针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评价标准,以鼓励帮扶为主。请小老师教,让学生教学生,发现他们写通句子、段落就要及时表扬,先写对,再写好,一步一步地走好。 2、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把作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家庭中去,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校应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严格做好每周两次的借还工作。 3、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学生对于有价值取向的东西变得更加敏感,所以更需要老师坚持课题的研究,和更多的教师一起探讨,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尝试研究,交流心得,期待探索出更多、更科学、灵活,适合学生发展的习作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让课题与学生的成长共退进。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