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专栏1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文章来源:沟通交流2022-05-09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
(2022-05-12 11:46:20)
标签: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存款利率市场调整机制 |
【央行】专栏 1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22-05-09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的制度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人民银行抓准银行作为货币创造的直接主体,通过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的长效机制来调控货币供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了流动性约束,2018-2021 年我国 M2 平均增速为 9%。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缓解了资本约束。2019 年 1 月银行业成功发行首单永续债;截至 2022 年 3 月末,银行已累计发行永续债 18915亿元,撬动银行贷款近十万亿元。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缓解了利率约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逐步下行,2022 年 3 月为 4.36%,是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2018-2021 年,我国 M2 平均增速与同期名义 GDP8.3%的平均增速大致相当,支持实现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的长期优化组合。 二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年 8 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改革后的 LPR 由报价行综合考虑市场利率走势并在参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基础上市场化报价形成,既提升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又形成了“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目前新发生贷款利率已基本参考 LPR 定价,2020 年 8 月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也已顺利完成。同时,人民银行持续优化存款利率监管,2021 年 6 月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上加点确定,强化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2022 年 4 月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从效果看,2019 年 8 月 LPR 改革以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 2019 年 7 月的 5.32%降至 2022 年 3 月的 4.36%,累计降幅达 0.96 个百分点,超过同期 LPR0.55 个百分点的降幅,有力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明显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注重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2018 年以来,共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3 次,释放长期资金约 10.8 万亿元。截至 2022 年 4 月末,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8.1%,较 2018 年初降低 6.8 个百分点。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2021年初,对十个信贷增长缓慢省(区)增加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1 年 11月,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精准促进绿色减碳。2022 年 1 月 1 日起,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工具,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 1%提供激励资金;“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 4000 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近期,又推动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的支持力度。2022 年 3 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 20.8 万亿元,为 2018 年初的 2.5 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 5039 万户,是 2018 年末的 2.2 倍。2021 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93%,比 2020 年下降 0.22 个百分点,比 2018 年下降 1.38个百分点。 四是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发挥汇率价格信号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建立并不断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运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外汇资产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强化外汇市场预期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受住了各项重大外部冲击,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8 年至 2021 年我国外汇市场 973 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 485 个交易日升值,有 487 个交易日贬值,有 1个交易日持平。2022 年 3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3482 元,比上年末升值 0.4%。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支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547221/index.html
|
【相关阅读1】 【央行】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30x.html 【央行】专栏2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实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30y.html 【央行】专栏4加快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建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310.html 【央行】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311.html
【相关阅读2】 存款利率参考国债+LPR 利率传导机制再获优化调整
2022年05月12日
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央行最新一期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披露,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将考量国债与LPR因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为进一步打通利率传导机制,加大存款利率弹性,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支撑实体经济稳增长。 优化利率传导机制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这将推动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变化。新机制的建立与“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相辅相成,是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央行致力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2019年LPR改革,形成了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生成的LPR报价方式,较好地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中央银行MLF利率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在LPR上,货币政策取得的效果大为提升。 去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调整了存款市场定价方式,将原来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此举意在将存款定价方式进一步向贷款定价方式看齐。 但是,存款利率并未同步跟着贷款利率下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目前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是根据央行存款基准利率来定价,确定波动幅度上限,以避免过度竞争。只要央行不调整基准利率,那么存款自律机制形成的利率波动幅度就很小,也不会受到市场利率变动影响。 保持存款市场稳定 存款利率加入“市场化”成分作为定价参考,并不意味着存款利率彻底市场化。 曾刚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在某种意义上,存款利率会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也保持一定弹性。“适度提高存款利率变动的弹性,以及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是为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有效。”他提醒说,事关老百姓利益,要保持存款市场的稳定。 央行报告也指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 经过去年存款市场定价方式改革后,银行存款利率有所下行。不过,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上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 4月以来,利率自律机制鼓励银行下调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目前来看存款利率已在继续下行。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和缓解净息差压力。李超认为,站在当前时点,机制的调整有助于引导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为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及净息差压力,并进一步畅通向贷款端的传导。 “对小银行而言,息差管理会更容易。大行的优势在于负债端资金来源多元化,负债结构有利率弹性,但是小银行尤其农商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存款占比较高,而且中长期的定期存款占比尤其高,在整体利率下行的情况,存款利率居高难下,但资产收益又下降很快,息差收窄会非常明显。”曾刚认为,因此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给了小银行一个下调负债端成本的空间。
存款利率参考国债+LPR 利率传导机制再获优化调整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finance.ce.cn/bank12/scroll/202205/12/t20220512_3757345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