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002】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2022-05-11 12:46:27)
标签:
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002】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很容易联想到两种融资方式,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也很容易联想到两种融资制度安排,即银行主导的日德模式和市场主导的英美模式。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者,两者似乎各有立志、难分高下。那么,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之间究竟是对立还是相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呢? 一、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争议 对于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争议,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极为强劲而商业银行的发展却相对疲软。有两个事实证明了这种倾斜的发展,一是银行融资显然弱于资本市场融资;二是资本市场几乎在所有国家包括银行主导型国家的迅速成长。于是,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优劣比较开始成为热点。争议中持“银行观”的一方不断论证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和特殊作用;而持“市场观”的一方则从事实到理论都试图说明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意义与市场的有效性。双方各有论据,却始终无法说明对方。 (1)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争议 市场观认为,金融市场允许个人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调整自己的风险组合,可以对冲各种风险,并能够进行风险互换。比如有发达金融市场的美国,可以提供大量风险不同的金融工具,通过不同工具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分散风险的机会。而在金融市场来发达的、银行主导的国家,比如德国,金融工具各类和数量较少,没有多少可供分散风险的机会,却存在无法对冲的银行存款。 银行观认为,商业银行可以提供金融市场无法提供的风险分散功能。比如投资者可能担心短期流动性不足而不愿意接受较高投资收益的长期投资,商业银行却可以化解这一难题。商业银行可以将大量的具有短期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集中起来,聚短成长,依据大数法则来提供流动性,同时进行长期投资,并使分散的存款人分享长期投资收益。 (2)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争议 市场观认为,金融市场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公开与专业分析方面。金融市场对信息的透明、准确、及时具有严格的要求,在市场上有大量专业的人士密切地关注信息与分析,为市场和公众提供专业化的意见与建议。二是利率、股市行情、买卖交易等方面,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供求对比,显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定价功能,这是商业银行无法实现的。 银行观认为,商业银行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拥有大量相关企业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银行可以通过是否给予贷款来表示自己的支持,对企业的影响力也十分巨大。同时,依据银行对信息的积累,银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3)在公司治理和企业监管方面的争议 市场观认为,金融市场的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一方面可以使资源集中在有能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业,使之得以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价格波动惩戒不善的管理者和错误和决策,防止资源浪费。同时股票市场刺激很多人研究、关注企业的管理行为,对企业而言有很好的外部监督作用。 银行观认为,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如德国、日本这种银行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国家,商业银行不仅提供融资,而且控制着企业的监事会,十分有利于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减少监督成本。 (4)在促进经济成长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争议 市场观认为,金融市场比商业银行能发挥出更大的刺激经济成攻的作用。比如股票市场可以促进创业资本的投资,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实现对新兴产业的支持,而这种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发展支经济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因顾虑风险,投资往往具有惯性、偏向保守,与市场所发挥的作用相距甚远。 银行观认为,即便在英美这样市场组织较好的国家,金融市场也没发挥其设想的筛选、监视和约束的功能,其在定价和接管机制方面的失误了引发了很多问题。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都是各有利弊、各有作用的。不同制度的安排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特定环境的自然选择,并不能说孰优孰劣。从金融体系整体而言,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主体进行交易的总和,其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既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以便交易,又参与金融工具的买卖实现利益。两者实际上是融合的、相互依存的。 二、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1)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商业银行通过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回购交易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进行短期融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发行股票进行资本筹资。同时商定银行的融资活动了改变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二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商业银行通过参与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进行投资,可以获得证券收益,更重要的是获得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证。当然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必然会对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从而也会带来市场价格方面的波动。三是商业银行通过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等表外业务,参与金融市场的组织与协调。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开展表外业务,提供咨询、信息处理等帮助金融市场交易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组合与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成为金融市场中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金融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风险分散空间和收入空间 金融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更为广阔的风险分散空间的突出表现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的拓展,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商业银行实现了从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的转型。证券化是使金融关系可以交易的过程,它将封闭的金融合约关系开放化,使之成为可以交易的工具,使关系中的融资主体更具灵活性。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资金以发行资产证券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从广大投资者手中筹集起来,又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分配到资金需求者手中去。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活动具有的好处包括:一是通过出售信贷资产,将信贷风险转移出去,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通过出售资产,降低资产总额,使资本充足,资本比率得到提高;三是通过出售资产,盘活其存量资产,加速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并通过提供相关管理服务,收取服务费,开辟新的收益渠道。 (3)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更为相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期货与期权、资产证券化、高收益证券、杠杆并购等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方式在推进金融交易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作用不断放大,传统银行业渐趋衰落,而面向金融市场、服务金融市场的新型银行不断发展。 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业务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广泛,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首先,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融通,表外业务的扩展使商业银行可以介入新的领域,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其次,金融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管理风险的方法是风险跨期平滑。在金融创新的促进下,资金以各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从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而各种创新工具将各个金融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市场上获取交易信息、选择合适的交易伙伴,利用创新工具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成为各类金融信息和风险的集散地,向不同风险和服务偏好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这样,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充当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代理人的角色。 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动态的交互关系。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一此传统业务转向金融市场。比如商业票据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出现,使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受到威胁;垃圾债券和中期票据调的兴起使原来以银行融资的企业有了新的融资渠道;而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有一起。创新虽然使得金融交易越来越市场化,但并不排斥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依据金融市场的需求创造新的金融工具,而新的金融工具又成为新市场的基础,并增加现有市场的交易量、降低交易成本,又促进商业银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在这种动态互补的关系中,商业银行擅长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而金融市场提供的标准化、成熟的金融工具更适合向众多客户的批量交易。两者各有所长,而它们之间的融合将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交互成长的过程。随着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和资产证券化的成熟,金融市场更加完备,这使得创造个性化的金融工具成为可能,为了对个性化的新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商业银行与客户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这些金融市场的交易量扩大,交易量的扩大降低量交易的边际成本,使商业银行能够进一步运用更多的新工具和交易战略。可以说,商业银行通过创造作为新市场的新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金融市场降低了构造新的金融工具的成本,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某地具体的金融工具而言,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似乎存在对立、竞争或替代关系,但从金融发展的动态过程而言,两者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商业银行除了向客户出售现有的金融工具外,还承担着创造和测试新的金融工具的功能,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必将在其交互的动态关系中发挥出更具意义的作用,两者的融合与共进是必然的。 资料来源: 马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6):5-8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