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机遇
(2022-04-17 13:08:18)
标签:
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 |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机遇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是金融体系中一个与信息化和大数据紧密结合的全新的重要构成部分。互联网 一、互联网金融推动商业银行转型 互联网金融将从注重品牌塑造、抢占市场的野蛮生长进入注重价值创造的深度发展期,在监管更加规范化、底层设计逐步完善、网络金融更加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更加理性发展,未来业务模式好、管理团队强、客户基础稳固、能够实现精细化经营和稳定盈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将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互联网已经由外而内的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个环节,将加速商业银行转型升级。
1. 调整战略定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个性化、定制化、亲民化的需求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商业银行“以我为主”的大众式的服务需要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适时调整发展定位。商业银行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从战略高度上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建立融入互联网金融及应对激烈竞争的战略,加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的主动权;二是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不断融入互联网,并发挥在支付结算、资金托管、市场交易等自身优势,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调整信贷结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客户均是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一般低于10万元,满足微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掠夺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这是商业银行不愿意去覆盖的客户,然而,此类低端客户数量居多,贷款规模巨大。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与互联网企业共享信贷资源。商业银行应融入互联网企业的链条中,共同打造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平台,利用其完善的贷款管理体系和风控体系,借助互联网数据储存和挖掘功能,有效扩大其小微贷款的市场份额。 拓展客户群体。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较2014年年底增加6 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手机依然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新网民最重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新网民的不断增长,让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基础更加坚实。从此可以看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为商业扩大客户基础提供重要源泉。商业银行应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的处理,更多掌握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状况,以客户为中必,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挖掘牢记的需求,分析预测客户的喜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发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下沉客户重心。 优化管理模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各种技术正不断地融入商业银行各类经营管理中,并将影响其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并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化管理模式,构建信息化银行,打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竞争新优势。 2.推动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 改进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借鉴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方法,拓展营销渠道;加大微信营销与微博营销,拓展客户来源,与客户保持畅通,及时改善最新产品、最新服务和信息。商业银行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分析客户过去消费、支付、汇划、融资、投资以及客户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各类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营销。 优化渠道布局、转变服务流程。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促进网点转型就具备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弥补网点不足的缺陷,还能实现普惠金融,覆盖对偏远区域、目标市场以及非营业时间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便捷性,是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网银操作界面,简化交易步骤,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3.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互联网与金融相互渗透转化,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创造出更多机遇、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传统业务融入互联网,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市场,通过开发有效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激发和创造用户需求,不断改善客户体验。目前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侧重于网银功能、推广手机银行、加大移动支付和网络贷款产品开发力度、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 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 促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合作不汤深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也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各类金融业态呈现兑合发展的模式。商业银行应基于自身优势,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构建合作平台、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范围、优化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其互联网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打造信息化银行,弥补了网点的不足,覆盖了网点难以覆盖的群体,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增加非利息收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1.降低运营成本 商业银行网点众多,但仍有部分区域难以覆盖。尤其是众多中小银行,覆盖范围更是有限。客户办理业务跑来跑去,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时间。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众多业务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办理,客户在家就可以操作绝大多数业务,这对减少中小银行而言,既弥补了网点不足的劣势,也节省了营业场所、人员、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大量开支。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正常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柜台办理一笔业务的成本约为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业务成本的10倍甚至更高。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投放时,资金供求双方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把控风险,这与传统方式相比了节省了部分费用。 2.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利差,这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明显不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日益严重等,商业银行利差将会明显收窄,逐步走入依赖中间业务收入的未来。比如,*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80年代的30%上升至1998年的40%,再到现在的50%多;**、**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提供有效手段。商业银行无论是自己动手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都会突破其合编业务的限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聚焦大量客户,迅速作大中间业务。 资料来源:
范大路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