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影响

(2022-03-25 11:15:48)
标签: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

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影响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互联网金融开发出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其产品创新都是侵蚀银行存款的,尤其是活期存款。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创新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存款已经出现下滑。特别是非银行支付平台,其对银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造成的冲击十分严重。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银行存款的分流用迫使银行转换存款类型。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是拥有资金,资金来源中有一部分是自有资金,其它都是通过负债的方式吸收的。商业银行负债是有成本的,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负债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灵活使用负债,不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要支持国民经济建设。

2015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存贷比取消、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银行业存款业务发展存在一定压力,但中国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仍持续增长,存款结构基本稳定。对公存款稳步增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加快,政府存款增长有所放缓;个人存款持续平稳增长,个人存款占比小幅回升;外币存款增长放缓,住户外币存款占比逐步上升。

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更多依靠的人员和资本的投入来保证资金的融入和风险的控制,随着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金融资源的争夺要依靠更多的投入,但是源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难以在短期内降低成本,自然也就不能以市场中的经济资源进行更深程度的挖掘,这样就造成了金融市场领域的“二八效应”,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源和成本放在了更多带来更多利润回报的小部分客户上,而具有金融需求的广大站微金融客户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进行挖掘,并且带给的金融回报也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利润诉求,这样就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普惠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

1. 互联网金融负债业务优势明显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极大地降低金融业的成本和支出。通过网络的无限拓展功能和实时信息传递功能,互联网金融能够将服务功能拓展到网络涉及的每个角落,而且传统金融模式下通过程序审核完成的信用风险控制,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金融风险控制却是金融服务对象参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处理脱离了金融机构的人工操作,自然也就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将传统金融业难以涉足的微小客户也纳入到金融服务领域。

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互联网金融仅仅充当金融资源的接口功能,最后的金融业务还要依靠传统金融渠道的报务, 互联网金融并不与传统金融形成竞争关系,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特别是支付职能的规模的不断拓展,有越来越多的沉淀资金在客户的支付账户中,这样就形成了网络金融的理财投资功能,通过理财客户支付的沉淀资金就能带来资本价值的增值,并且增强了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能力。这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客户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双赢的结局,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投资渠道与一般的金融理财投资渠道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越低的运行成本导致互联网金融给予客户的回报镇安高于传统金融的存款渠道,基于金融客户投资基金结构的灵活操作,大部分互联网金融投资都实现了“T+0”赎回制度,给予客户的使得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活期存款,而一般而言,金融企业的活期存款是金融企业最为廉价的资金融入渠道,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导致此部分金融资源的大量流失。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投资业务的不断增长,导致其金融资源投资回报和资金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这样就形成了金融客户和金融回报的双向促进机制。

以余额宝为例,负责余额宝资金投资的天弘基金的资产规模截止2014年年底已经增长到5 898亿元,而2013年年底的数据则是1 853亿元。近三年来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平均每季度的增长率超过20%,这对传统金融业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数据。

2.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了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6月7日颁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的要求,进行资金结算,如果不存在互联网金融渠道,投资资金将大部分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沉淀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为其带来大量的金融利差收益。但是,一旦这部分资金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集聚,即使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进行再投资,其也会将账户中的较为稳定的备付金转化为商业银行账户上的定期存款,或其他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这样通过金融企业账户结构的调整,部分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成本。

三、商业银行较互联网金融负债方面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草根阶层的投资需要。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都主导着社会资金的流通,尤其是中国信贷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资金成为一种供不应求的资源。而商业银行在资金的分配上一直是错配的,客户群体的错配、期限的错配及需要的错配。最需要信贷资源的客户群体往往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处于长尾理论上尾巴上的部分的人群,更多是被商业银行所忽视或抛弃。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长期压抑的小微群体、中下等收入阶层彻底爆发了,它一方面缓解了草根投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难以服务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投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社会角色定位不合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垄断着中间业务与结算业务。这既有政策因素,也有体制因素决定的。这种社会角色定位是不合理的,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不地打破这种不合理。我国密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度非常明显,既鼓励创新,又加强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鼓励,弥补了商业银行的服务不足,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地位。

商业银行传统存款优势下滑。商业银行存款无论在收益、赎回与交易便捷性方面都无法与互联网金融去竞争。如宝宝类的理财最低收益也已超过商业银行。而且,互联网理财交易方便,通史当天赎回。就余额宝来说,其不仅具有理财功能,还具有消费的功能。

资料来源:

范大路  傅春乔  武安华著  《新金融新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年9月  P123-127

 

【相关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