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2022-03-24 12:43:53)
标签: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

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商业银行的资产类业务一直是其主要利润来源,同时也是保证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基石。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长远看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类业务带来严重的冲击。

一、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的发展现状

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是由商业银行充当了中介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不会随着借贷双方规模和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反而会随着信贷交易量的增加而累积,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是规模大的银行在贷款发放时越是谨慎,反而规模小的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相对激进。

2015年底,对公贷款规模和增速持续增长,贷款投向结构不断优化,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个人贷款规模占比持续扩大,消费贷款加速增长,住房贷款增速显著,信用卡业务有所放缓;非传统信贷业务增速进一步提高,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继续扩大。本外币贷款余额9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年末低0.8个百分点。2015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企业贷款余额的31.2%,比上一年末提高0.8%,小微企业新增贷款2.11万能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总量的38.1%,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新增贷款占比分别高3.7个和10.6个百分点。20015年,商业银行积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同时注重防范过度授信和资金挪用风险,推进业务健康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公程度加深,银行利差收入收窄,信贷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金融监管不断规范,金融脱媒与同业跨界竞争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商业银行对公贷款业务而言,由于宏观经济进入下行期,行业和客户风险大幅上升,优质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如何在经济珩轨道中寻找可控前提下的高收益资产是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在资产端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

二、资产业务受到冲击

1. 互联网金融资产业务优势明显

互联网金融兴起,业务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公司贷款,进一步挑战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并加速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业务组织模式转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模式。金融服务门槛大大降低,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种便捷的金融服务,“离柜化、去网点化”趋势日益显现,2015年,银行业柜面交易量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传统物理网点的优势大幅削弱。这主要是因为第三方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信用脱媒遥加剧,客户粘性降低。

互联网金融更类似于直接融资的信贷交易方式。由于交易双方都皮肤清楚地了解具体信息,这就使得不再需要资金中介。互联网企业在小微融资及个人融资产品方面都更为个性化,更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审批流程也较为迅速,放款速度较快。

互联网金融本身能够降低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虽然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诈骗不绝于耳,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或信用手段,保证了网络借贷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网络借贷本身通史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借贷双方的信用程度进行准确地测量,同时通过信息手段将双方的信用状况彼此反馈,保证了交易过程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且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平台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信息的双向反馈来降低彼此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和商业银行合作,通过传统金融征信渠道对投资双方的风险进行控制。这种基于双方彼此信息交流和彼此信任的资金融通方式更类似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融资平台仅仅作为信息提供的第三方存在,并且随着互联网借贷交易者数量的增多,分散借贷双方非系统风险的能力越强。

互联网金融能够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侵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市场。这种侵占首先来自于互联网借贷平台极低的运行成本,虽然近年来传统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浪潮风起云涌,传统金融行业的平均效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还是在金融资产运行成本和效率上存在很大差距。虽然,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的用户体验并不比传统金融业面对面的服务更有优势,但是,其快速廉价的借贷办理流程却对中小客户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国内金融业严格管制的情况下,政府实际为传统金融业创造了大量的垄断租金,这些租金导致传统商业银行通过政府的保护获取了大量的利润来源,不仅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传统金融机构缺少市场竞争压力,其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而且反过来传统金融业又要求提供更强的行政保护。

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对金融业的开放力度在不断地增强,但是在缺少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传统金融业的服务能力难以令人满意,而且这也严重不利于新经济常态下对社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培育。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业的竞争态势,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大的疑虑,在政策上还对互联网金融实施了各种限制和管制,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网络交易市场对传统交易市场的替代,通过替代规避传统金融业的利益束缚,用新的交易方式对传统金融的市场规则产生了严厉的中冲击,逼迫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利益调整和改革创新,这与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路径基本一致,也是多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在新条件下的再次应用。

2. 对公资产业务受到冲击

信用卡业务迎来拐点,与个人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变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关。 随着近年来网上购物的兴起,使用实体卡进行线下POS支付的刷卡量越来越小,不足线上交易的1/3,降低了实体卡片的有效用途。尔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推出的“虚拟信用卡”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小贷的兴起,消费者透支的渠道增多,也蚕食了传统信用卡的市场份额。

3. 个人资产业务受到冲击

随着互联网金融、电商和消费公司的兴起以及外资机构的介入,国内消费金融正在形成新的格局。近年来,互联网电商、P2P公司、消费金融以及小额信贷公司蓬勃发展,成为个人消费贷款领域的后起之秀,打破了银行在个人贷款领域的主导地位,银行业面临着世大的竞争压力。

首先,竞争格局给银行带来了产品创新的挑战。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以及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业务创新,郩产品同质化的短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在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经营 特色。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紧迫性带来较大的挑战。

其次,创新产品和服务带来风险管理方成的挑战。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会产生新的风险,作好风控工作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面对新产品和服务,应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经营模式的挑战。在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去柜台、去网点”的发展趋势,这不利于银行保持传统客户的粘性,使银行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与此同时,银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必须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 打造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这要求银行对相关的技术、设施以及人力 等方面的投资,这使银行面临较大的成本方面的压力。

资料来源:

范大路  傅春乔  武安华著  《新金融新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年9月  P127-131

 

 

 

【相关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