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nlh2013
lnlh201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898
  • 关注人气:7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税发[200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2021-10-16 22:01:39)
标签:

国税发[2005]9号

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

财税[2018]164号

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5]9号        2005-01-21

 

 

税屋提示——

1.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5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本法规第六条条款废止。

2.依据财税[2018]164号 财政部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财税[2018]164号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符合国税发[2007]118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参照财税[2018]164号文上述规定执行;2022年1月1日之后的政策另行明确。

3.依据财税[2018]164号 财政部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本法规第二条条款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了合理解决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征税问题,经研究,现就调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办法通知如下: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二、[条款废止]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一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四、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执行。

五、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条款废止]对无住所个人取得本通知第五条所述的各种名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一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计算纳税。

七、本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以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20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后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6]107号)同时废止。

资料来源:

国税发[2005]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https://www.shui5.cn/article/2a/14000.html

 

 

 

 

      【相关文件链接】

国税发[200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hvy.html

国税发[2007]118号国家税务总局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t7.html

财税[2007]1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oj.html

财税字[1994]2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r2i.html

财税[2004]2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地区住房等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rg9.html

财税[2001]15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to.html

国税发[1999]5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hw0.html

财税[2015]11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rl7.html

财税[2005]3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yx.html

国税函[2006]902号国家税务总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z0.html

财税[2009]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zg.html

财税[2016]10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rlu.html

财税[2016]10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0gb.html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300gc.html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vc.html

国税发[2005]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hvy.html

国税发[1997]5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有关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执行问题的通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rgc.html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jrv.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