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003】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021-05-18 14:04:16)
标签: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企业会计【003】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企业处理具体经济业务和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依据。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金融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金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当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否则,会计工作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作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金融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做到项目勾稽关系清楚完整、数字准确。 当然,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设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对于同一金融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勤朴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改变。对于不同金融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明确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金融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金融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会计政策变更后可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能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金融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金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如果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金额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要求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要求,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反之,就会使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金融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要求,需要金融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要求金融企业对各项贷款资产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应属于滥用谨慎性要求,将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金融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或计量,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上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有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在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金融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资料来源: 刘学华.《金融企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1)第3版:3-13.
|
|
【相关阅读一】 2020注册会计实务【00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o9r.html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将符合会计要到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制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财务报告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就是不中立的。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乾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徘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让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同时,还应当假定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支研究这些信息。以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估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因此,会计信息应当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国家规定或会计政策就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企业会计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商品已经售出,但企业为了确保到期收回债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时,该权利通常不会对商品的控制权构成障碍,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企业确认相应的收入。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判断,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返修等。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大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为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收益,或故意高估负债或费用,则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或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茯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虽然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交易或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虽然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但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出权衡,以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资料来源: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20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3)第1版:01-19.
|
|
【相关阅读二】 2020中级会计实务【00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lf3.html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披露的信息。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是不中立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看其与使用者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假定的前提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引起信息。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就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商品已经售出,但企业为了确保到期收回货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该权利通常不会对客户取得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构成障碍,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企业确认相应的收入。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在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的情况下,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返修等。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如要求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价值。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资料来源: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2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2)第1版:3-5.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