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104】中央银行的业务【2】
(2021-02-16 13:27:00)
标签: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
金融学【104】中央银行的业务【2】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责主要是通过各项业务活动来履行。由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其业务活动的种类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用相关,一般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监管性业务。 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此类业务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都将引起货币资金的运动或数量变化,具体包括资产负债业务,清算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代理政府向金融机构发行及兑付债券业务、会计业务等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 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此类业务与货币资金的运动没有直接关系,需要运用中央银行的法定特权,具体包括金融调查统计业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业务等。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金融学【103】中央银行的业务【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w7d.html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再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和外汇*备业务等。 1.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这项业务之所以称为“再贴现”,是为了区别于企业或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贴现”和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 2.再贷款业务。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是中央银行贷款中最主要的种类。中央银行通常定期公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提出借款申请后,中央银行审查批准具体数量、期限和利率,有的还规定用途。一般借款都是短期的,采取的形式多为以政府证券或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抵押贷款。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3)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贷款。非货币金融机构是指不吸收一般存款的特定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国家金融统计中,主要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另一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吸收存款,所以在统计分类中放在存款货币银行中)、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 (3)对政府的贷款。在政府收支出现失衡时,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一般是短期的,且多是信用贷款。另外,有些国家还规定,政府可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向中央银行透支,但许多家不允许这样做,中国即如此。中央银行除了对政府提供贷款以外,一般还采取通过购买政府证券的方式向政府提供融资。 (4)其他贷款。其他贷款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贷款对象的范围比较窄,各国中央银行都有事先确定的特定对象。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开发所发放的特殊贷款,即属此类。第二类,中央银行对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部分贷款数量在统计中一般放在“国外资产”项下。 3.证券买卖业务。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从事证券买卖业务都是通过公开市场进行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就是直接投放了基础货币,而卖出证券则是直接回笼了基础货币。尽管中央银行在证券买卖过程中会获得一些证券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但就中央银行自身的行为而言,目的在于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而不是营利。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对象主要是国债以及流动性很高的有价证券。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别,如有的国家只允许中央银行买卖国债,而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可以买卖在证券交易怕正式挂牌上市的上市债券。中央银行一般只能够在证券的交易市场上,即二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这是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要求。同时,中央银行只能购买流动性非常高、随时可以销售的有价证券,通常以国债为主要对象。这一点是由于中央银行必须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一业务原则决定的。 4.黄金和外汇*备业务。 黄金和外汇等是用于国际清算的最后支付手段。各国把黄金和外汇作为*备资产,由中央银行经营和管理。中央银行保管与经营黄金和外汇*备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 第一。稳定币值。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为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国家黄金和外汇*备金。当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呈上涨趋势时,就利用持有的黄金和外汇*备从国外进口商品或直接向社会售出上述国际通货,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保持币值稳定。 第二,稳定汇价。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经常发生波动。汇率的变化会对该国的国际收支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进或卖出国际通货,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第三,调节国际收支。当中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运用黄金和外汇*备补充所需外汇的不足,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结构上看,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黄金和外汇*备充足时,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其清偿外债,减少外国资本的流入。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除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外,中央银行还有一些重要的其他业务活动。如通过经理国库,管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库款的支拨,*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中央银行办理各项业务及进行宏观调控所引起的资金变动状况;通过调查统计,获取经济金融信息资料,为货币政策制定及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等。这些活动分别构成了中央银行的经理国库、会计及调查统计业务。这些业务在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中均占重要位置,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具体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讲,支付系统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工具和渠道。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在履行其职能的同时,其整个业务活动可以从它的资产负债表得以反映。从全球看,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信用方式、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和差异,各自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示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设置也不尽相同。 但应当看到的共同点是:中央银行一般是本国通货的发行银行,作为货币的发行银行,流通中的通货应是中央银行负债的主要项目;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它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密切的业务关系,在其负债方表现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存款准备金),在其资产方表现为贴现和放款;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在与政府(中央和地方)的业务关系中,在负债方主要反映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在资产方主要是持有的政府债券,还有国家外汇*备和货币化黄金等项目。 五、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中央银行组织清算的职责。 支付清算系统也称支付系统,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这是一具国家或地区对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 现代的支付清算体系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各国中央银行,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负有组织清算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有履行”维持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职责;”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助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支付清算体系作为一国或一个地区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现代化的大额实时清算系统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稳定运行,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行使其职能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
由一国中央银行主持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形容为资金的高速公路,当道路宽阔、畅通、覆盖面大时,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的流动就畅通,经济体运行就健康。如果不畅通,例如用于支付的资金在支付系统中被金融机构有偿占用的时间过长,就会付出过高的清算成本,资金运用的效率就会降低;一旦发生局部的堵*和服务中*,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就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支付系统。 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支付系统都是通过缜密设计、合理建设和规范运行来规避和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支付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能主动预警。比如支付系统可以监测各家商业银行清算账户的日间透支额和日终透支额,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支付系统就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支付效率。 高效的支付系统还可以为一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服务。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都需要以完整、可靠、及时的金融信息为基础。支付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每一笔支付业务,因此可以为中央银行分析金融形势、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服务。 如果是通用货币的支付系统如美元、欧元、日元的支付系统,它们还会对全球经济或区域经济发挥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正在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的支付系统。这个支付系统目前组织银行间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资金清算。同城或同地区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主要通过票据交换所进行的。票据交换所通常由当地人民银行直接主办。异地银行间远距离的资金划拨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办理。异地资金划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先由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内部联行系统划转,最后由它们的总行通过中央银行办理转账清算;二是,直接把异地票据统一集中送到中央银行办理轧差转账,再送到各商业银行总行或分行记账。 资料来源: 曹龙骐主编,徐晓光,郭茂佳,杨文,陈莹,陈红泉副主编.《金融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第6版:224-248.
|
|
【相关阅读】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