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085】商业银行产生形成途径
(2021-02-04 11:19:37)
标签:
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学【085】商业银行产生形成途径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商业银行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历史悠久,早在1272年意大利就出现了银行业。现代商业银行的几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重视:一是组织存款。几乎很大部分的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靠组织存款获取的,所以现代商业银行也称“存款货币银行”。二是发放贷款。它要占商业银行存款的绝大部分。三是信用创造。中央银行虽能及创造货币的权力给商业银行以基础货币,但具体运作中的存款派生又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内存贷转移而形成的。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最早的商业银行产生于英格兰,英文中Bank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a或Banco,愿意是指商业交易所用的长凳和桌子。英文移植为Bank,愿意是指存放钱财的柜子,后来就泛指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汉语中的“银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的机构。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金融机构侵入,“银行”就成为英文“Bank”的对应中文翻译。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顺序来看,银行业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早在127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出现一个巴迪尔银行。1310年,佩鲁齐银行成立。1397年,意大利又设立了麦迪西银行,10年后又出现了热那亚乔治银行。当年的这些银行都是为方便经商而设立的私人银行,比较具有近代意义银行则是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 14—15世纪的欧洲,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各国与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也逐渐频繁。然而,由于当时的封建割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使用的货币在名称、成色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要实现商品的顺利交换,就必须把各自携带的货币进行兑换,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货币兑换商,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兑换和收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避免长途携带金属货币带来的不便和风险,货币兑换商在经营兑换业务的同时开始兼营货币保管业务,后来又发展到办理支付和汇兑。随着货币兑换和货币保管业务的不断发展,货币兑换商集中了大量货币资金,当这些长期积存的货币余额相当稳定 ,可以用来发放贷款,获取高额利息收入时,货币兑换商便开始授信业务。货币兑换商由原来被动授受客户的委托保管货币转而变为积极主动揽取货币保管业务,并且从降低保管费或不收保管费发展到给委托保管货币的客户一定的好处时,保管货币业务便逐步演变成了存款业务。由此,货币兑换商逐渐开始从事信用活动,商业银行的萌芽开始出现。 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代商业银行的雏形开始形成。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有商业银行发挥中介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开始建立。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维护新生的资产创优发展工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规定英格兰银行向工商企业发放低利贷款,利率在5%~6%。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 二、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生产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环境虽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条途径: 1.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早期的银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建立时成立的,当时贷款的利率非常高,属于高利贷性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高利贷利息过高影响资本家的利润,制约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时的高利贷银行面临着贷款需求锐减的困境和关闭的威胁。不少高利贷银行顺应时代的变化,降低贷款利率,转变为商业银行。这种转变是早期商业银行形成的主要途径。 2.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现代商业银行。 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按这一方式建立的。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也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当时的英格兰银行宣布,以较低的利率向工商企业提供贷款,由于新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实力雄厚,很快就动摇了高利贷银行在信用领域的地位,英格兰银行也因此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典范。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模式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商业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和到普及。 现代商业银行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但在不同的国家,商业银行的名称各不相同,如英国泛称存款银行、清算银行;美国称之为国民银行、州银行;日本称为城市银行、地方银行等。 资料来源: 曹龙骐主编,徐晓光,郭茂佳,杨文,陈莹,陈红泉副主编.《金融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第6版:197-223.
|
|
【相关阅读】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