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005】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4】
(2020-12-05 17:47:17)
标签:
货币是什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学【005】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4】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货币作为金融的基础性要素,研究金融必须先从货币着手。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已有近6 000年的历史。可以说,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研究的时间之久、花费精力之多的,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超过货币问题。 众所周知,人们几乎天天、处处在接触和使用货币,现代社会离不开化货币,经济运行必须依靠货币。以个人、企业等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国外五个方面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集合和总和,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 金融学【002】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tqt.html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金融学【003】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tr4.html 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金融学【004】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sxp.html 四、货币的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货币随着人们对货币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的深刻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一个从自发演变到人为掌管的过程。 可以归纳这样一条线索:货币是由最早的实物形态,慢慢地发展为其替代物,然后发展到现代的信用货币。其发展过程为:名实相符——名不符实——名实脱离。依据等值货币向象征性货币发展这一线索,货币形态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实物货币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商品作过货币。在古代的欧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有过用牛、羊作为货币的记载。在公元前2 000年,日本、东印度洋群岛,以及美洲、非洲的一些地方曾用贝作货币。与此同时,中国最早的货币也是贝,至今汉字中很多与财富联系的字,其偏旁都是“贝”如货、财、贸、贱、贷、贫等。据记载,埃塞俄比亚曾用盐作货币;在美洲,曾用烟草、可可豆等作货币。这种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称为实物货币。初始时许多实物货币由于笨重、携带运输不便、不能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很难作为理想的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人们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逐渐运用具有下述条件的特征的实物充当货币:一是价值高而稳定;二是质地易于分割;三是易携带和保存。据此条件和特征,最具普遍接受性的金属货币最为适宜。所以,在近代的货币史中,一国往往把贵金属定为法定货币,大致而论,还有用铜、金、银作为本位币的,其中又以金最为典型。铜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并一直流传到20世纪30年代。在公元前1 000年前后,一些古文明较发达的国家,主要币材是铝。公元13世纪以来,在西欧,金币逐渐增多,至18—20世纪,在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币材均有黄金。 (二)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质的凭证,故亦称纸币。中国在10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有大量纸币,也称“交子”,用于交易并流通。这种纸质的代用货币之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在市面流通,是因为它们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可兑换的银行券是它的典型代表。银行券首先出现于欧洲,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证随时按面额兑付金币,裕称“纸黄金”。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一是纸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低;二是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三是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正因为如此,在近代货币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当然,代用货币也有缺陷,如易伪造和损失等。这种货币之所以被历史遗弃,主要是因为以黄金作为保证和准备,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对代用货币进行过改良变革,由原来的十足的金属准备方式,变为部分准备方式,直至与黄金脱钩,这是从197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开始的。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所以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价值,信用货币是货币形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之内。从理论上说,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需要具备两个相互关联的条件:一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是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 (1)辅币。多用贱金属制造,目前世界上几乎都由政府独占发行,由专门的铸币厂铸造。其主要功能是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2)现钞。多数由一国中央银行印制发行,也称“现金”。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3)银行存款。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存款除在银行账户的转移支付外,还要借助于支票等支付,也称“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当然,支票与银行存款是有区别的。支票只是一种票据,起着存款人向银行发出支付指示的作用,它本身并不是货币。银行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才真正作为交易的支付手段。目前,随着信用的发展和网络银行等的出现,在整个交易中,用银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几乎占绝大部分。使用这种类型的货币更为广泛。 (4)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手段的运用,货币的结算和支付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大量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金融交易和货币支付活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用*、贮值*、电子钱包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上网的计算机、自动柜员机或用电话操作来对货币存储额进行补充。货币由记在纸币凭证上的金额变成了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组加密数据。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延伸,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电子货币具有安全保密、运用广泛、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适应了现代经济规模迅速扩展所带来的资金流空前增长的需要,节省了大量现金流通,加速了货币资金的循环周转。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服务功能,而且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问世,将对人们的货币观念和金融业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产生巨大影响,使金融体系和金融产业的格局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商品经济交易和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它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地进入抽象化和虚拟化的领域。 资料来源: 曹龙骐主编,徐晓光,郭茂佳,杨文,陈莹,陈红泉副主编.《金融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第6版:11-30.
|
|
【相关阅读】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