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020】利率的功能
(2020-11-30 16:17:53)
标签:
利率的功能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金融学【020】利率的功能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利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利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又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既有一般的经济功能,又有对具体的经济活动主体的调节功能。 一、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 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是指利率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利率的一般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分配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 (一)利率的分配导向功能 利率的分配导向功能是指利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为目的引导投资方向,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讲,这个功能包括下面两层含义: 1.利率的分配功能就是通过货币的所有权参与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利息形式所参与的对任何对象的分配,归根到底都属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这种分配所凭借的是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如果从再生产的环节观察,利息参与利润的分割,其依据就是生产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享。可见,利息作为一种分配形式,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只是货币资本的持有者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 2.利率的分配功能就是对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调节和引导。货币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在借贷经营过程中,利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在可贷资金总额既定的情况下,贷款者是否愿意贷出资金,关键在于利率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货币资金的所有者问题愿意把资金投向收益高、安全性大的产业;产业经营者也只有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较高利润率从而能为货币所有者提供较高利息收入的行业进行投资,都能吸引到足额的资金来弥补生产资金的不足。这样,就决定了利率必然具有引导资金投向的功能。 由此可见,利率的分配导向功能,是以利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为前提,以筹集资金为手段,以合理使用资金为目的来经导投资方向。 (二)利率的调节功能 利率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动,促使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使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 由于利率是从属于货币资金运动的,因此,货币资金的活动领域,就是利率的调节功能发挥作用的场所。在货币信用经济中,货币资金不仅是社会总资金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利率具有调节社会资金总量和结构、调节企业资金供求和资金成本、调节个人储蓄和投资的功能。 (三)利率的信息反馈功能 利率的信息反馈功能是指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化,能表明国民经济中一些有关的经济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将之传播到相关经济主体的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率是信用经济中经济不确定性的风险成本代价或风险收益。利率水平的灵活变化对经济信息的反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率水平的变化,能表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状况。比如,拆借利率或民间借贷利率高,反映银根紧,经济发展状况好;反之,若拆借利率或民间借贷利率低,则说明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或欠佳。其次,利率水平的变化,本身就能够向广大投资者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信息,广大投资者可以据此作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再次,利率水平的变化,也可以观测和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变化,比如银行贷款收益率、利息成本率等。 二、利率在不同经济活动主体中的功能 由于经济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对资金价格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个人或家庭主要把利率视为金融投资收益的尺度,利率变动客观上将调节个人的消费、储蓄和金融投资行为;企业主要把利率视为资金的成本价格,利率变动则主要调节企业的投资和收益;国家把利率视为经济的调控手段,利率变动将调节社会总供给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利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功能 利率在企业经济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率是企业核算资金成本的工具。虽然从整个信用关系的角度,利息是企业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但是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因此,资金的使用成本也必须作为要素成本进入企业的产品成本。在产品销售价格和其他要素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是促进企业节约资金、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2.利率是企业进行筹资的引力杠杆。在金融市场上,企业通常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作为筹资者,在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筹资总额、结构的条件下,其最终选择的确定,总是通过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作出的。同时,在同一利率水平下,又通过比较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支付方式结构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筹资或降低筹资成本的利率结构。因此,利率是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不可缺少的工具和筛选手段。 3.利率是企业折现未来收益的媒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是为了获取未来收益,但有时企业需要衡量所获得的收益的现在价值,这就需要折现,即衡量未来一定量的价值等于多少现在的价值。利率就是企业进行未来收益折现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利率在个人经济活动中的功能 利率在个人经济活动中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率是调节消费和储蓄的工具。对于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工资薪金收入、投资所得收入和偶然性收入(如馈赠或援助收入等)。与个人或家庭收入相对应的是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或储蓄。消费是个人或家庭的即期的支出,储蓄则是未来的支出。在收入总额中,有多少收入用于即期支出,有多少用于未来支出,通常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利率水平高,则边际储蓄倾向上升,也就是说,人们会将更多的货币用于储蓄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反之,利率水平低,则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也就是说,人们将更愿意把货币收入用来消费而不是用来储蓄。 2.利率是引导个人选择金融资产的工具。在金融商品多样化的条件下,个人可选择的金融资产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银行存款、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人们在选择金融资产以及合理搭配各种金融资产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但在首先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收益性就成为人们选择持有何种资产的重要标尺。利率作为计算收益的基本标准和尺度,在个人选择金融资产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功能 利率对微观经济主体发挥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宏观经济中,它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利率是调节社会总供求的重要经济变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其调控货币供给总量的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而这些工具要作用于货币供给量,都必须通过利率的中介或传导,才能对投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等发生调节作用。这样,当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时,就可以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控,使货币供应量及供应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思经济呼部门的比例关系,实现生产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利率是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手段。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吸收社会存款的规模,对实现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的平衡有调节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规模,决定货币供应量,对币值稳定有重要作用;贷款利率的差别,对贷款结构,进而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关系到货币正常流通的基础;利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从而影响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和结构,对货币正常流通在重要作用。 3.利率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杠杆。利率答为资金的价格,会自发地引导资金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国家还可以适用地运用差别利率政策,对国家急需发展的部门和行业及相关的企业和产品,适当降低利率水平,大力支持它们的发展;对需要限制的某些行业以及相关的产品,适当提高利率水平,以限制其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4.利率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传播和告示工具。由于利率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或降低利率水平能够向社会公众传播货币政策以及经济、金融的信息。一般来说,提高利率水平就意味着国家将收紧银根;反之,降低利率水平就意味着国家将放松银根。广大社会公众在得到国家货币政策及经济、金融的信息后,可作出各种预期行为并相应调整原来的行为。 5.利率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可以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当国际收支逆差比较严重时,可以将本国利率水平调到高于其他国家的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止本国资金流向利率较高的其他国家,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外资流入本国。但是,若国际收支逆差发生在国内经济衰退时期,则不宜调节利率水平的作法,而只能通过调节利率结构来调节国际收支。 资料来源: 高晓燕,郭德友.《金融学(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9)第2版:32-45.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