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092】经营决策—定价决策【5】
标签:
管理会计学经营决策—定价决策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
管理会计学【092】经营决策—定价决策【5】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一、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管理会计学【088】经营决策—定价决策【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8rj.html
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策略
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构成产品价格的基本因素,也是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以成本为基础制定产品价格,不仅能保证生产中的耗费能得到补偿,而且能保证企业必要的利润。
1.成本加成定价法
管理会计学【089】经营决策—定价决策【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8rq.html
2.损益平衡法
管理会计学【090】经营决策—定价决策【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8v0.html
3.边际成本定价法
管理会计学【091】经营决策—定价决策【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8v5.html
4.非标准产品的定价
企业有时会按客户的需要生产一些非标准产品。双方签订合同时,非标准产品无市价可供参考,因而只能以成本为基础协商定价,并签订合同。按合同类型不同,非标准产品有以下几种定价方法:
第一,固定价格合同。这种合同规定,产品价格固定不变,即不论产品的实际成本如何,完工按照合同规定的固定价格结算。
因此,按这种合同定价,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恰当的成本估算是关键。不论哪一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采用此方法将冒很大风险,使自己遭受损失。因此,采用这种合同定价的条件是双方对产品成本的估算均的把握。
第二,成本加成合同。这种合同规定,成本在合理和允许的范围内实报实销,并根据实际和合理的成本利润率计算卖方应得利润。
【例】假设合同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为9%,完工后的实际成本为20 000元,则:
产品价格=20 000+20 000×9%=21 800元
如果实际成本为30 000元,则:
产品价格=30 000+30 000×9%=32 700元
可见,按这种合同定价,风险基本上由买方承担,在一定范围内,实际成本越高,卖方得利越多,因而会刺激卖方故意提高成本,使买方遭受损失。由于存在上述缺点,目前这种定价方法已很少采用。
第三,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这种合同规定,价格由实际成本加固定费用两部分组成。如果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则固定费用应相当于毛利;如果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则固定费用只相当于营业利润。成本实报实销,固定费用数额由合同明确规定,与实际成本高低无关。
这种定价方法虽以卖方取得一定利润,也克服了卖方故意提高成本的弊病,但不能促使卖方努力降低成本。
第四,奖励合同。这种合同明确规定了预算成本和固定费用的数额,并言明如果实际居本超过预算,可以实报实销;如果成本有节约,则按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双方分享。这种定价方法可以鼓励卖方尽量降低成本。
【例】假设合同规定的预算成本为5 000元,固定费用为700元。如果实际成本超过取预算成本,可以实报实销;如果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则70%作为卖方的额外利润,30%归买方。
如果实际成本为5 100元,则:
产品价格=5 100+700=5 800元
如果实际成本为4 800元,则:
产品价格=4 800+(5 000-4 800)×70%+700=5 640元
资料来源:
孙茂竹,支晓强,戴璐.管理会计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8)145-1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