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2019-03-26 16:13:52)
标签:

本量利关系敏感性分析

管理会计学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农业银行沈阳辽中支行   周桐   学习笔记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其分析原理来自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具体是指几个因素共同影响利润的实现时,每次只分析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幅度会引起利润变化的幅度。这一分析方法的结果称为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揭示企业实现目标利润涉及的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引导企业的决策者关注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合理制定企业利润目标、开展成本管理、设定业务量规模,等等。

一、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管理会计学【046】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cb5c270102z7ln.html

二、各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诸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着差别。有的因素虽然只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导致利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换言之,利润对这此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些因素也称为敏感因素。与此相反,有的因素变化虽然并不算小,但利润的变化却不大,这些因素称为非敏感因素。企业的决策人员需要知道利润对哪些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对那些因素的变化不太敏感,以便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

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称为敏感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式中,敏感系数若为正值,表明它与利润这同向增减关系;敏感系数若为负值,它与利润为反向变动关系。

基于敏感系数的通项公式和一阶微分原理,影响利润的各项因素(如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的影响程度,即敏感系数,可定义为:利润对该因素的一阶偏导×该因素的原值/利润的原值。具体来说,利润对各项因素的敏感系数如下: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FC/P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V×VC/P

单价敏感系数=V×SP/P

销售量敏感系数=V×SP-VC)/P

【例】某企业生产和销售某单一产品。计划年度内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 000件,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 000元,则目标利润为90 000元。假设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均分别增长20%,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1)销售量的敏感系数。销售量增长20%,则有:

V=5 000×1+20%)=6 000件

P=6 000×50-20)-60 000=120 000元

利润变化百分比=(120 000-90 000)/90 000=33.33%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33.33%/20%=1.67

2)单价的敏感系数。单价增长20%,则有:

SP=50(1+20%)=60元

P=5 000×1+20%)-60 000=140 000元

利润变化百分比=(140 000-90 000)/90 000=55.56%

单位的敏感系数=55.56%/20%=2.78

3)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增长20%,则有:

VC=20×1+20%)=24元

P=5 000×1+20%)-60 000=70 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70 000-90 000)/90 000=-22.22%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22.22%/20%=-1.11

4)固定成本敏感系数。固定成本增长20%,则有:

FC=60 000×(1+20%)=72 000元

P=5 000×50-20)-72 000=78 000元

利润变动百分比=(78 000-90 000)/90 000=-13.33%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3.33%/20%=-0.67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影响利润的各因素中,最敏感的是单价(敏感系数2.78,意味着利润将以2.78随单价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是销售量(敏感系数1.67),再次是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1.11),最后是固定成本(敏感系数-0.67)。其中,敏感系数为正值,表示该因素与利润为同向增减关系;敏感系数为负值,表示该因素与利润为反向增减关系。在进行敏感系数分析时,敏感系数是正值或负值无关紧要,关键是数值大小,数值越大则敏感程度越高。

上述各因素敏感系数的排序是在上例所设条件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则各因素敏感系数之间的排列顺序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将上例中的单位变动成本改变为30元,固定成本改变为50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则目标利润为50 000元【5 000×50-30)-50 000】。当各因素分别增长20%时,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分别为: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5 000×1+20%)×(50-30)-50 000-50 000]/(50 000×20%)=2

单价的敏感系数=【5 000×50×1+20%)-30】-50 000-50 000】/(50 000×20%)=5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5 000×50-30×(1+20%)-50 000-50 000/(50 000×20%)=-3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5 000×50-30)-5 000×1+20%)-50 000】/(50 000×20%)=-1

上述四个因素敏感系数排列的顺序是:单位(敏感系数5)、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3)、销售量(敏感系数2)、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

料来源:

孙茂竹,支晓强,戴璐.管理会计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8):66-70.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管理会计学【047】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