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常识:商业票据市场

(2014-06-06 11:15:40)
标签:

中国农业银行

辽宁省分行

商业票据市场

百姓金融网

新浪网

金融常识:商业票据市场

 

中国农业银行辽中县支行    周桐

 

商业票据是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美国的商业票据属本票性质,英国的商业票据则属汇票性质。由于商业票据没有担保,仅以信用作保证,因此能够发行商业票据的一般都是规模巨大、信誉卓著的大公司。商业票据市场就是这些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所发行的商业票据交易的市场。

一、商业票据的历史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早期商业票据的发展和运用几乎都集中在美国,发行者主要为纺织品工厂、铁路、烟草公司等非金融性企业。大多数早期的商业票据通过经纪商出售,主要购买者是商业银行。20世纪20年代以来,商业票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汽车和其它耐用消费品的进口产生了消费者对短期季节性贷款的需求。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消费信贷公司,以满足消费品融资购买的需要。而其资金来源则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进行。首家发行商业票据的大消费信贷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它发行商业票据主要为购买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融资。通用汽车承兑公司进行的改革是将商业票据直接出售给投资者,而不通过商业票据经纪商销售。

20世纪60年代,商业票据的发行迅速增加。其原因有三:(1)持续8年的经济增长。这段时间企业迅速增加,资金短缺,从银行贷款的费用增加,于是企业便转向商业票据市场求援。(2)联储体系实行紧的货币政策。1966年和1969年,那些过去使用银行短期贷款的公司发现由于Q项条例利率上限的限制使银行无法贷款给他们。这样,许多公司转向商业票据市场寻找替代的资金来源。(3)银行为了满足其资金需要,自己发行商业票据。为逃避Q项条例的限制,银行仅在1969年就发行了110多亿美元的商业票据。

历史上,商业银行是商业票据的主要购买者。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商业票据风险较低、期限较短、收益较高,许多公司也开始购买商业票据。现在,商业票据的主要投资者是保险公司、非金融企业、银行信托部门、地方政府、养老基金组织等。商业银行在商业票据的市场需求上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但银行在商业票据市场上仍具有重要作用。这表现在商业银行代理发行商业票据、代保管商业票据以及提供商业票据发行的信用额度支持等。由于许多商业票据是通过“滚动发行”偿还,即发行新票据取得资金偿还旧票据,加之许多投资者选择商业票据时较为看重银行的信用额度支持,因此,商业银行的信用额度对商业票据的发行影响极大。

二、商业票据市场的要素

发行者

商业票据的发行视经济及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高利率时期发行数量较少,资金来源稳定时期、市场利率较低时,发行数量较多。商业票据的发行者包括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性公司主要有三种:附属性公司、与银行有关的公司及独立的金融公司。第一类公司一般是附属于某些大的制造公司如前述的通用汽车承兑公司。第二类是银行持股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其它则为独立的金融公司。非金融性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频次较金融公司少,发行所得主要解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及季节性开支如应付工资及交纳税收等。

面额及期限

同其他货币市场信用工具一样,发行者利用商业票据吸收了大量资金。在美国商业票据市场上,虽然有的商业票据的发行面额只有25000美元或50000美元,但大多数商业票据的发行面额都在100000美元以上。二级市场商业票据的最低交易规模为100000美元。据统计,商业票据市场上每个发行者平均拥有1.2亿美元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一些最大的单个发行者拥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达数十亿美元之多。

商业票据的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270天。市场上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平均期限在30天以内,大多数商业票据的期限在20至40天之间。

销售商业票据的销售渠道有二:一是发行者通过自己的销售力量直接出售;二是通过商业票据交易商间接销售。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发行者使用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高低。非金融性公司主要通过商业票据间接交易商销售,因为他们的短期信用需求通常具有季节性及临时性,建立永久性的商业票据销售队伍不合算。但有一些规模非常大的公司则通过自己的下属金融公司直接销售,在这样的大公司中,其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一般在数亿美元以上,其中大多数为大金融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

尽管在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商业票据的交易商和直接发行者可在到期之前兑现,但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并不活跃。主要是因为商业票据的期限非常之短,购买者一般都计划持有到期。另一个原因是商业票据是高度异质性的票据,不同经济单位发行的商业票据在期限、面额和利率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交易难以活跃。

信用评估

美国主要有四家机构对商业票据进行评级,它们是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德莱·费尔普斯信用评级公司和费奇投资公司。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至少要获得其中的一个评级,大部分获得两个。商业票据的评级和其他证券的评级一样,也分为投资级和非投资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两种合格的商业票据:一级票据和二级票据。一般说来,要想成为一级票据,必须有两家评级机构对所发行的票据给予了“1”的评级,成为二级票据则必须有一家给予了“1”的评级,至少还有一家或两家的评级为“2”。二级票据为中等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对其投资会受到限制。

(五)发行商业票据的非利息成本

同发行商业票据有关的非利息成本有:(1)信用额度支持的费用。一般以补偿余额的方式支付,即发行者必须在银行帐号中保留一定金额的无息资金。有时则按信用额度的0.375%至0.75%一次性支付。后一种方法近年来较受商业票据的发行者欢迎;(2)代理费用。主要是商业银行代理发行及偿付的费用;(3)信用评估费用。是发行者支付给信用评估机构的报酬。在美国,国内出票人每年支付5000至25000美元,国外出票人还要多支付3500至10000美元。

投资者在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包括中央银行、非金融性企业、投资公司、政府部门、私人抚恤基金、基金组织及个人。另外,储蓄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也获准以其资金的20%投资于商业票据。投资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购买商业票据:从交易商手中购买;从发行者那里购买;购买投资商业票据的基金份额。

三、商业票据市场的新发展

首先,是其他国家开始发行自己的商业票据。如1987年11月,日本大藏省批准日本公司在国内发行商业票据。日本公司发行的以日元标值的商业票据被称为武士商业票据。此外还有欧洲商业票据,是指在货币发行国以外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值的商业票据。美国商业票据与欧洲商业票据的差异如下:(1)美国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少于270天,最常见的是30-50天期,而欧洲商业票据的时间则长一些;(2)在美国发行者必须拥有未使用过的银行信用额度,而在欧洲商业票据市场上则不需要这样的支持;(3)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既可直接也可通过交易商发行,欧洲商业票据的发行一般是直接发行;(4)在欧洲市场上票据的交易商多种多样,但在美国则只有少数几个,在市场上具有统治地位;(5)由于欧洲商业票据较长的期限,它们通常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而美国商业票据缺少流动性,投资者一般采取持有策略。其次,是出现了外国公司在美国发行的商业票据、由储蓄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发行的商业票据、信用证支持的商业票据及免税的商业票据等新品种,使商业票据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供求者。

资料来源:互联网

 

【学习心得】中国票据市场与国外的有较大的区别

百度百科对“商业票据”的定义:“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可以贴现。商业票据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由于其风险较大,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商业票据可以由企业直接发售,也可以由经销商代为发售。但对出票企业信誉审查十分严格。如由经销商发售,则它实际在幕后担保了售给投资者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有时也以折扣的方式发售。”可以看出,国内票据市场与国外票据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别。目前中国票据仅限于汇票本票和支票等交易性票据。由于本票和支票在银行直接兑现,在市场上交易的票据仅限于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了绝大部分,贴现转贴现是票据业务的主要方式。此类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往来背景,因此,商业票据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结算工具支付手段,其次才具有融资功能。企业短期融资券事实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票据”。我国今后应加强商业票据评级机构的建设,制定严格的评级标准,经过若干年的市场发展与成熟,大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成为商业票据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加便利的途径与渠道,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

 

【参考资料一】

2013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4-02-26

来源:中经专网

 

 

一、票据市场运行概况
  2013年,票据承兑业务增幅趋缓。2013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8.3%。1-8月,票据承兑余额持续增长,8月末达到9.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9月以来票据承兑增幅趋缓、余额小幅下降,年末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0.7万亿元。从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仍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企业结构看,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票据承兑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票据融资交易活跃,票据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上升。2013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5.7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期末贴现余额2.0万亿元,同比下降4.1%。上半年票据融资余额波动中有所增长,5月末达到年度最高值2.4万亿元。下半年,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盘活票据融资存量,年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下降896亿元。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1-5月票据市场利率总体平稳,6月以后票据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利率水平总体有所上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