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08司天乐心精神文明原 |
老子,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秦汉以前文献多称老聃。
据《史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
又说,老子即老莱子或周太史儋(dn)。道家创始人。
传说老子是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
老子著作现存《老子》(即《道德经》)一书,基本反映其思想。
一、老子提出“道”的学说。否认传统的天命思想和先王、鬼神权威,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天地万物之本原,是一种生于天地之先,处于万物之外,无形体、无匹敌、无所不在的精神,故亦称为“无”或“虚无”。他还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依存和转化关系,然最终又主张消解矛盾,复归于“虚静”。
二、因老子主张消解矛盾,复归于“虚静”。故老子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尚贤”说,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恶皆始于“有为”,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
对其思想之评价,学术界颇不一致。或谓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或谓其反映“公社农民”之情绪。对老子的哲学体系或认为属于唯物主义,或认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均承认其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
前一篇:文摘: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后一篇:《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