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锦州市实验学校 胡佳梅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教育家弗赖塔尔告诉我们:源于生活,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归于生活,学生们会自觉注意到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数学关系和数字。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有情……敖颖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就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敖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在循循善诱中,完成了对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一、 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受分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既然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课上,敖老师创设了淘气和笑笑去春游,帮助他们分苹果、矿泉水、披萨等食物的教学情境,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最公平的,于是成功地帮助了淘气和笑笑分了苹果和矿泉水,每人分到了2个苹果,1瓶水。
披萨只有一块,平均分后,每人都得到了披萨的半。披萨的一半是多大呢?孩子们拿出了手中披萨的学具,动手折了起来,很快就找到了披萨的一半,并用阴影表示出来。敖老师借机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这样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孩子们都陷入深深地思考中,是啊,这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敖老师引导孩子结合自己分披萨的过程想一想。在老师的引导孩子,孩子们最终想到了用“
1/2”或“ 2/1”来表示披萨的一半,敖老师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对学生说:科学家和你们一样,也想出了这两种方法,最后他选择了用“1/2
”来表示一半。然后再引导孩子们说说“ 1/2”表示什么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当有学生不能准确说出“
1/2”的意义时,敖老师就会耐心地引导,使其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不但如此,她还会找更多的学生重复说,使学生正真理解了“
1/2”的意义。
二、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分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敖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上,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敖老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纸,引导他们找出正方形纸的“1/4
”,并将折法不同的正方形贴到黑板上,使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多样化。在学生理解四分之一的基础上,敖老师又问:“在这个图形中,出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几分之几呢?”,就这样,在敖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又认识了“2/4
”, “ 3/4”, “
4/4”。敖老师用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在层次练习中,创造分数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敖老师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次练习题,先让孩子判断每个图形涂色的部分能不能用“
1/2”表示,在学生充分理解“ 1/2”的含义后,又引导孩子找出正方形的“2/4 ” “3/4 ”, “4/4
”。为了深化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发散孩子的数学思维,敖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学具,任意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对此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分数,并能准确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这种层次性的练习中,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