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燕鹏名师工作室
孙燕鹏名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0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确定位置(一) 说课稿

(2014-04-22 16:05:18)
标签:

价值

信息

寻宝

课时

头脑

教育

分类: 说课与评课

确定位置(一) 说课稿

锦州市实验学校 王淑萍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一),教材第80页——82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教材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以前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能在“寻宝盒”与“找位置”的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4、教学重点: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5、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6、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宝盒。

二、说教法

因为确定位置(一)是一堂活动探索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初步逻辑思维期),在教学方法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实践探索。位置与方向和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此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本节课也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先让学生亲自实践,再组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3、寓学习于游戏。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个游戏(找宝盒、找同学),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天性,让学生“从做中学”,体会“生活即教育”的乐趣,始终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让整个课堂始终处于兴奋、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因此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操作交流法。让他们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把教材主题图由静态变为动态,赋予这个主题图一个找宝盒的游戏情节。“让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准备的宝盒在哪里?”随后接晓答案“在第X行,第X列”使得学生迅速地找到了宝盒。既加深了对“列”与“行”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准备,又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探究发现。

在探索新知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用行列的方法说位置。

在这里我问学生:“刚才提供了几条线索,才能迅速准确的确定宝盒的位置?是哪两条线索?你能用这两个信息说一说小青的位置吗?”学生根据我的一个个问题,能够快准确的说出小青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在这里我问学生:“你能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把小青所在的位置记录下来吗?”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学生的记录方式接近数对时,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引出新知识,介绍数对。接下来,再通过对两组数对(2,3)(3,2)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数对的表示方法,并顺利进入第三环节。

3、运用数对在方格图中标位置。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方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把每列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横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教室变成了什么样?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通俗、活泼的风格呈现传统的坐标系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用圆片标出自己的位置。并与同桌进行合作交流。

(三)讨论归纳

新知部分的结束,让学生进行小结,进一步明确了数对的读法及含义,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意义。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再现,有利于学生从习得阶段进入保持阶段,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四)创新应用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即:1、基础练  2、综合练  3、拓展练。通过应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通过向学生介绍地球经纬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了更广的范围,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明确了学习知识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